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丁附散

丁附散

普济方》卷三十六引《澹寮》:丁附散

药方名称丁附散

处方附子1个(大者,周围钻孔,用丁香插入孔内,以面裹煨熟,去面不用)。

制法上以附子丁香为末。

功能主治冷吐翻胃,及吃食移时即吐。缘水不胜火复还脾,脾不能受即吐。

用法用量同猪臀肉切片炙熟,蘸药末嚼下,空心顿服十数片,用生姜汁,盐汤渐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六引《澹寮》

方出《朱氏集验方》卷四引《类编》,名见《得效》卷五:丁附散

药方名称丁附散

处方附子1枚(切去盖,刳中使净。丁香49粒,以盖覆之,线缚,置银石器中,浸以生姜自然汁,及盖而止,慢火煮干为度)。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翻胃。

用法用量每用1钱匕掺舌上,漱津下。若烦渴则徐食糜粥。

注意忌油腻、生冷。

摘录方出《朱氏集验方》卷四引《类编》,名见《得效》卷五

《医统》卷二十八引《卫生易简方》:丁附散

药方名称丁附散

处方附子1枚(坐于砖石上,四面着火,渐渐逼热,淬入生姜汁中,浸少时,如法再淬,约尽姜汁半碗许为度。去皮,焙干为末),丁香2钱(研)。

制法2味匀和。

功能主治反胃呕逆,粥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粟米少许,煎7分服。

摘录《医统》卷二十八引《卫生易简方

猜你喜欢

  • 加味姜附汤

    《普济方》卷三十六:加味姜附汤药方名称加味姜附汤处方大附子1个(1两以上者,匀炮分4破;生姜1斤,取自然汁于铫内慢煮附子至干,去脐,焙),丁香5钱,胡椒5钱,木香2钱,毕澄茄2钱,沉香3钱,甘草(炙)

  • 立止水泻方

    药方名称立止水泻方处方车前1钱,泽泻1钱,厚朴1钱2分(姜汁炒)。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水泻。用法用量滚水调服。摘录《寿世新编》卷上

  • 疗本滋肾丸

    药方名称疗本滋肾丸别名疗肾滋本丸处方黄柏(酒炒)、知母(酒炒)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肾虚目暗。用法用量疗肾滋本丸(《医方集解》)。注意脾胃坏者,非所宜。各家论述《医方考》

  • 安虫饮

    药方名称安虫饮处方黄连、乌梅、炮姜、山楂、厚朴、芍药、使君子肉、枳实、陈皮、川楝子。功能主治蛔虫动,口吐清涎。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观聚方要补》卷三引《幼科百效》

  • 胡芦丸

    药方名称胡芦丸处方苍耳(5月5日采,9蒸9晒)2两,左缠藤(取嫩叶,晒干)2两,胡芦巴2两(1两同海金沙炒赤色,去沙不用;1两同去壳巴豆14粒炒巴豆色赤,去豆不用)。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功能主治风毒

  • 巴豆烟

    药方名称巴豆烟处方巴豆肉(以纸压取油)。功能主治喉闭危急,宜开关者。用法用量用压油之纸作捻子,点灯吹灭,以烟熏鼻中1时。口鼻流涎,其关自开。摘录《东医宝鉴·外形篇》卷二引《丹溪心法》

  • 柴胡参术汤

    药方名称柴胡参术汤处方人参(去芦)白术(土炒)熟地黄白芍各4.5克甘草(蜜制)2.4克川芎2.1克当归身6克青皮1.2克柴胡0.9克功能主治养血补气,疏肝解郁。主怒伤元阴元阳,眼目昏花,视物不明。用法

  • 强阳保肾丸

    药方名称强阳保肾丸处方淫羊藿(炙)36g阳起石(煅,酒淬)36g肉苁蓉(酒制)36g胡芦巴(盐水炙)48g补骨脂(盐水炙)48g五味子(醋制)42g沙苑子36g蛇床子36g覆盆子48g韭菜子42g芡实

  • 龙珠丹

    药方名称龙珠丹处方川乌头(炮,去皮脐尖)1两,虎骨(酒炙)1两,牛膝(酒浸1宿)1两,败龟(酒浸,炙)1两,干蝎(去毒,炒)1两,香白芷半两,附子(炮,去皮脐)半两,枫香脂(研)半两,踯躅花(去心)半

  • 缓息汤

    《小儿卫生总微论》卷十四:缓息汤药方名称缓息汤处方桑白皮45克 白茯苓15克 白僵蚕15克(炒,去丝)甘草7.5克(炙)杏仁15克(去皮、尖,研,后入)人参(去芦)7.5克桔梗(去芦)15克白术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