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二姜丸

二姜丸

《卫生总微》卷十六:二姜丸

药方名称二姜丸

处方干姜、良姜各等分。

制法上锉细,同炒黄,为细末,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痹疾,发寒热似疟;亦治疟疾。

用法用量每服3-5丸,煎杨柳汤,空心送下。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六

医学启源》卷十一:二姜丸

药方名称二姜丸

处方良姜3两,干姜(炮)3两。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痼冷,腹痛脉迟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下。

各家论述医方考》:腹痛之由有数种,今日脉迟,则知寒矣。故用干姜、良姜之辛热者以主之。辛可以破滞,热可以散寒,不滞不寒,痛斯失矣。

摘录医学启源》卷十一

《百一》卷五引姚医方:二姜丸

药方名称二姜丸

处方干姜2两,陈皮(去白)2两,良姜1两,青皮(去白)1两。

制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暖脾胃,散寒气。主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生姜汤送下。

摘录《百一》卷五引姚医方

《朱氏集验方》卷二:二姜丸

药方名称二姜丸

处方白姜(炮)、良姜(壁土炒)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用猪胆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疟。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遇发前,空心酒吞下。如此2服而愈。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二

《魏氏家藏方》卷七:二姜丸

药方名称二姜丸

处方良姜(薄切片,炒)1两,干姜(炮,洗,刮去皮)1两,乌梅肉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稀陈米粥为丸,如绿豆大,候干。

功能主治脏寒,大便血作。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食前温水饮送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

《鸡峰》卷十八:二姜丸

药方名称二姜丸

处方良姜1两,干姜1两,青皮1两,陈皮1两,半夏1两。

制法上为细末,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胃破痰。主

用法用量每服30丸,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十八

《局方》卷三(吴直阁增诸家名方):二姜丸

药方名称二姜丸

处方干姜(炮)、良姜(去芦头)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养脾温胃,去冷消痰,宽胸下气,进美饮食。主心脾疼痛;一切冷物所伤。

用法用量每服15丸至20丸,食后橘皮汤送下。

注意妊娠妇人不宜服。

摘录《局方》卷三(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猜你喜欢

  • 辟瘟丸

    药方名称辟瘟丸处方玄参(炒)5两,苍术(炒)3两,芎?(炒)1两,白芷(炒)1两,羌活(去芦头,生用)1两,甘草(炙,锉)1两,乌头(炮裂,去皮脐)1两,安息香1分,龙脑半钱,麝香半钱(研)。制法上药

  • 独栗丸

    药方名称独栗丸处方栗不拘多少(取肉,焙干)。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腰脚沉重,劳伤痛,脚气。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渐加至50丸,空心、日午温酒送下。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五

  • 黄芦散

    药方名称黄芦散处方黄连(去须,炒)、芦根。制法上锉细。功能主治小儿热渴不止。用法用量水1盏半,煎至5分,去滓,旋与服。摘录《普济方》卷三八六

  • 麻黄煎丸

    《圣惠》卷二十:麻黄煎丸药方名称麻黄煎丸别名麻黄丸处方麻黄5斤(去根节),白花蛇肉1斤,乌蛇肉1斤,巴豆1两(去皮心,研如膏,与前3味同于釜内用水1石旋旋添水煮,水耗即添热汤,候两复时,热水及3-4斗

  • 草头方

    药方名称草头方处方牛膝、馒头草、夏枯草、蛇梦草、马鞭草、乌鸦眼睛草、婆婆针线草。制法上忌铁器,用木臼捣烂取汁。功能主治瘰疬。用法用量和酒服,饮醉。摘录《外科集腋》卷三

  • 加味参麦饮

    药方名称加味参麦饮处方人参5分,麦冬3钱,五味子8分,通草8分,石菖蒲1钱,川连5分,甘草3分,白芍1钱,灯心3尺。功能主治疫疹愈后,多言。摘录《疫疹一得》卷下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药方名称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别名麻杏甘石汤(《张氏医通》卷十六)。处方麻黄9克杏仁9克(去皮、尖)甘草6克(炙)石膏18克(碎,绵襄)功能主治宣肺泄热,止咳平喘。治肺热喘咳,甚则气急,鼻翼扇动,有汗或无

  • 百顺丸

    药方名称百顺丸处方川大黄(绵纹者)500克 牙皂角(炒微黄)48克制法上药为末,用汤浸蒸饼捣丸,或制成蜜丸,绿豆大。功能主治治气积、血积、虫积、食积,伤寒实热秘结。用法用量每服1.5~9克。摘录《景岳

  • 醋附方

    药方名称醋附方处方附子。功能主治耳聋,疼痛。用法用量将附子以醇醋煮1宿,削如枣核,以棉裹塞耳中。摘录《奇效良方》卷五十八

  • 喉癣汤

    药方名称喉癣汤处方甘草2钱,桔梗2钱,山豆根1钱,龙胆1钱,射干1钱,土茯苓5钱。功能主治霉疮,咽喉渐腐去,饮食难咽。用法用量以水5合,煮取2合,分3次温服,每次送下牛黄2分。摘录《霉疠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