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健脾除湿汤

健脾除湿汤

《中医杂志》:健脾除湿汤

药方名称健脾除湿汤

处方白术15克,茯苓15克,山药30克,草蔻10克,生薏米30克,生扁豆30克,萆解10克,枳壳15克,黄柏15克,芡实15克,桂枝10克,花粉10克。

功能主治滋阴养胃,健脾和胃,除湿清热。主脾胃湿热内蕴。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中医杂志》

《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健脾除湿汤

药方名称健脾除湿汤

处方茯苓皮、白术黄芩、山栀、泽泻茵陈枳壳、生地、竹叶、灯心、甘草

功能主治健脾除湿。主脾虚湿盛而致掌跖发疱,皮肤皲裂。

摘录《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赵柄南临床经验集》:健脾除湿汤

药方名称健脾除湿汤

处方生薏米5钱至1两,生扁豆5钱至1两,山药5钱至1两,芡实3至5钱,枳壳3至5钱,萆薢3至5钱,黄柏3至5钱,白术3至5钱,茯苓3至5钱,大豆黄卷3至5钱。

功能主治健脾除湿利水。主慢性湿疹,渗出较多;慢性下肢溃疡(湿臁疮),慢性足癣(脚蚓)渗出液较多者;下肢浮肿,盘状湿疹(瘑疮)。

摘录《赵柄南临床经验集》

猜你喜欢

  • 复生饮

    《丹台玉案》卷六:复生饮药方名称复生饮处方牙皂僵蚕穿山甲各1.8克麻黄防风胆星半夏各1.5克甘草0.9克大黄3克(后入,略煎一滚)功能主治治小儿脐风撮口。用法用量先即以此儿脱下脐带,煎五六沸去带,再入

  • 金不换正气散

    《传信适用方》卷一:金不换正气散药方名称金不换正气散处方藿香(去沙土枝梗)、半夏(汤泡洗7次)、甘草(炒)、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制)、草果子(去皮)、苍术(米泔浸1宿)、白茯苓、白术、神曲(

  • 白银汤

    药方名称白银汤处方纹银不拘多少(或用银器一件亦可)、薄荷、灯草。功能主治小儿微有惊风,夜啼,体热不安。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林纂要》卷九

  • 姜髓煎

    药方名称姜髓煎处方生姜汁6合,牛髓3合,牛油(别炼)3合,桂(去粗皮)1两,芎?3两,独活(去芦头)3两,防风(去叉)3两,秦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3分。制法上为散,与姜汁、油、髓等和匀,于微火上煎

  • 五疳消食丸

    药方名称五疳消食丸处方麦芽使君子(去皮,炒)黄连(去须,微炒)橘红(焙)草龙胆芜荑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粟米糊为丸,如粟米大。功能主治杀虫疗疳,开胃进食。治小儿疳积,面黄肌瘦,肚大青筋,牙疳口臭,或虫积

  • 二车丸

    《医心方》卷十引华佗方:二车丸药方名称二车丸处方蜀椒1斤,干姜(大小相称)20枚,粳米1升,朗陵乌头(大小相称)20枚,煅灶中灰1升。制法以水1斗半渍灰,练囊中盛,半绞结,纳灰中1宿,晒干之;皆末诸药

  • 乳头散

    药方名称乳头散别名黄耆散(《普济方》卷三六一)。处方黄耆(锉)7.5克甘草(炙微赤,锉)7.5克当归(锉,微炒)7.5克赤芍药7.5克木香7.5克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功能主治治小儿夜啼不止,腹中痛。用

  • 宽性如意丹

    药方名称宽性如意丹处方自信5厘,巴霜2分,雄黄1钱,白芷1钱,母丁香5分。制法上为细末,红枣肉捣为丸,如梧桐大。功能主治寒痰食积,翻胃噎膈,水泄肚疼,心痛。用法用量每服大人2丸,小儿1丸,白汤送下。摘

  • 滋燥饮

    药方名称滋燥饮处方天冬麦冬生地 花粉白芍秦艽功能主治滋燥润肺。治肺燥。用法用量上药加蜜、童便,水煎服。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一

  • 人马平安散

    药方名称人马平安散处方朱砂21克雄黄4.5克 月石0.6克 梅片 台麝各0.9克蟾酥1.2克制法上药共研极细面。功能主治治中暑,霍乱吐泻,及感受不正之气。用法用量每用少许,鼻孔闻之。摘录《全国中药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