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八味理中丸

八味理中丸

活幼口议》卷十九:八味理中丸

药方名称八味理中丸

处方人参甘草(炙)白术干姜枳实(制炒)白茯苓五味子(去梗)桑白皮(去赤皮)各等分

制法药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小指头大。

功能主治小儿心肺不和,息数脉急,上下不得升降,中膈痞满,坐卧烦闷,神情不乐,饮食不下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淡豆豉5粒,水150毫升,煎至75毫升,去豉,通口服无时。

摘录活幼口议》卷十九

《医统》卷八十五:八味理中丸

药方名称八味理中丸

处方白术1两(炒),炙甘草7钱,人参5钱,白茯苓5钱,干姜(炒)5钱,滑石5钱,麦芽(炒)5钱,神曲(炒)5钱。

制法上为细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壮气补虚。主产后气血俱虚,汗出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食前生姜汤送下。

有痰,加半夏曲。

摘录《医统》卷八十五

普济方》卷三八七:八味理中丸

药方名称八味理中丸

处方人参甘草(炙)、白术干姜枳实(治炒)、白茯苓五味子(去梗)、桑白皮(去赤皮)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小指大。

功能主治小儿心脾肺不和,息数脉急,上下不升降,中膈痞满,胸臆郁抑,坐卧烦闷,精神不乐,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次1丸,用淡豆豉5粒,水1小盏,煎至半,去豉,通口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七

《百一》卷二:八味理中丸

药方名称八味理中丸

处方川姜2两,缩砂仁2两,麦糵2两,神曲(炒)1两,白茯苓1两,人参1两,甘草1两半(炙),白术4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分作10丸。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胸膈痞闷,心腹疼痛,腹满身重,四肢不举,肠鸣泄泻,饮食不化,呕吐痰水。

用法用量普济方》加半夏曲,入盐点服,名“八味理中汤”。

摘录《百一》卷二

猜你喜欢

  • 法制杏仁

    《遵生八笺》卷十三:法制杏仁药方名称法制杏仁处方板杏1斤(滚灰水焯过,晒干,麸炒熟,炼蜜拌杏仁匀,用下药末拌),茴香(炒)2钱,人参2钱,缩砂仁2钱,粉草3钱,陈皮3钱,白豆蔻3钱,木香3钱。制法上为

  • 止嗽定喘口服液

    药方名称止嗽定喘口服液处方麻黄1000g 苦杏仁1000g甘草1000g石膏1000g性状为棕黄色的液体;气微香,味甜、微酸、涩。炮制以上四味,除苦杏仁外,其余石膏等三味加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时,

  • 龙眼肉粥

    药方名称龙眼肉粥处方龙眼肉15g,红枣3-5枚,粳米2两。功能主治养心安神,健脾补血。主心血不足之心悸、心慌、失眠、健忘、贫血,脾虚腹泻,浮肿,体质虚羸,以及神经衰弱,自汗盗汗。用法用量一同煮粥,如爱

  • 赤石脂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赤石脂散药方名称赤石脂散处方赤石脂(煅)、甘草,各五两;缩砂仁二十两,肉豆蔻(面裹.煨熟)四十两。炮制上为末。功能主治治肠胃虚弱,水谷不化,泄泻注下,腹中雷鸣,及冷

  • 栝楼乳香散

    药方名称栝楼乳香散处方栝楼1个(连皮子捣碎),当归3钱,净银花3钱,白芷1钱,青皮5分,乳香5分,没药5分,甘草4分,蒲公英5钱。功能主治产后乳疽、乳痈。用法用量水煎,加酒温服。摘录《梅氏验方新编》卷

  • 金花一圣散

    药方名称金花一圣散处方川乌头(去皮脐)、川芎、白芷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头风。用法用量每服1字。先用葱青3-4寸,薄荷3-4叶,安于盏内,同药食后点服。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二

  • 葱豉荷米煎

    《重订通俗伤寒论》:葱豉荷米煎药方名称葱豉荷米煎处方鲜葱白1枚(切碎)淡香豉6克 苏薄荷1.2克(冲)生粳米30粒功能主治和中发汗。主小儿伤寒初起一二日,头痛身热,怕冷无汗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重

  • 八物定志丸

    药方名称八物定志丸处方人参(去芦)1两,远志(煮,去心)1两,茯神(去木)1两,酸枣仁(去皮,微炒)1两(别研),朱砂(别研)半两,紫石英(火煅,醋淬7次,别研水飞)半两,石菖蒲(米泔浸一宿)半两,乳

  • 活血酒

    《中医外伤科学》:活血酒药方名称活血酒处方乳香没药血竭各15克 贝母9克羌活15克木香6克厚朴9克川乌草乌白及各3克麝香1.5克紫荆皮24克香附15克 小茴香9克 甲珠15克自然铜木瓜各15克肉桂6克

  • 蓼草膏

    药方名称蓼草膏处方鲜蓼草10斤(晒干,烧灰存性,淋灰汁,熬膏至半碗听用),风化窑脑(即石灰)1两。制法上二味调匀,入瓷罐收贮封固。功能主治阴发背,黑凹不知痛者。用法用量如遇阴毒,将笔蘸点在患处。不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