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参苓散

参苓散

景岳全书》卷五十三: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酸枣仁茯苓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睡中汗出。

用法用量每服9克,空腹时用米饮调下。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三

圣济总录》卷六十三: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藿香叶1两,丁香枝半两,甘草(炙,锉)半两,葛根(锉)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胃气逆,干呕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墨宝斋集验方》卷上: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1两,白茯苓4两(蒸),莲肉8两(去心),薏苡仁6两(炒),甘草(炙去皮)2两,芡实粉5两,砂仁5钱(炒),白扁豆4两,桔梗(白者)1两。

制法上为末,欲留久,跌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养胃气。主

用法用量方能久贮。每服2钱,米汤或枣汤调下。

摘录《墨宝斋集验方》卷上

幼幼新书》卷十五引《形证论》: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1钱,麻黄1钱,甘草(炙)1钱,款冬花1钱,小半夏(汤浸11次)半钱,葶苈半钱,马兜铃3个。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嗽化痰。主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桑皮汤送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五引《形证论》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黑豆黄(炒)3分,陈橘皮(去白,姜汁浸1宿,炒)3分,京三棱2两(以冷水浸令软,薄切,湿杵碎,焙干,炒),青橘皮(去白,焙)1两,麦糵(炒)1两,木香半两,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脾脏气虚,风冷乘之,正气相击,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加生姜、盐少许,沸汤点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普济方》卷三六九: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1分,茯苓1分,甘草(炙)1分,白术1分,黄芩半两,干葛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风吹着,浑身壮热,头疼面赤多渴。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5分,加生姜1片,大枣半个,煎至4分。通口服之。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九

《医统》卷八十八: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2分,白术2分,猪苓2分,泽泻2分,干姜(炮)2分,赤茯苓2钱,木通2钱。

功能主治小儿受湿,身痛面浮,发热恶风,多汗作呕,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入灯心10茎,车前子1撮,水煎,食前服。

摘录《医统》卷八十八

幼幼新书》卷六引《丁时发传》: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1分,茯苓1分,白附子(炮)1分,羌活1分,甘草(炙)1分,芍药1分,白术(水煮)1分,犀角屑半分,京芎半分,藿香半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通惊气。主小儿解颅。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水1盏,用少金、银同薄荷3叶煎至3分,温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六引《丁时发传》

普济方》卷三七○: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1钱,茯神1钱,麻黄(去节)半两,白术2钱,干葛1钱半,白芍药1钱,升麻1钱,甘草2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镇心,化痰涎。主小儿患惊风,伤寒咳嗽,身热胸膈下不快,睡卧不安,或疹痘不能匀遍。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水5分盏,薄荷1叶,同煮3分服。

如热盛,再与青金丹、桃柳条7寸,煮汤下。微利相间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七

传信适用方》卷一引何伯应方: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2两,茯苓1两,白术20两(锉细),桔梗10两(去芦),橘红6两,香白芷3两,芍药1两,当归2两(去芦头),川芎1两半,半夏1两(汤泡7遍),厚朴2两(去皮,生姜汁制),官桂(去皮)春夏3两,秋冬4两,枳壳4两(麸炒令黄,同桂舂为末),干姜春夏1两半,秋冬2两,麻黄(去根节),春夏2两,秋冬3两,甘草3两。

制法上各净洗焙干,除芎、桂、枳壳别杵外,诸药同为粗末。分作6分,于大铁锅内以文武火炒令微赤黄为度,不可令焦,须搅匀取出,以净纸衬安板床上侯冷,勿令侵尘土,入前枳壳,官桂,川芎和匀,杵为细末。

功能主治伤寒,百节疼,一切虚劳气痰。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盏,加生姜3片,葱2寸,同煎7分,通口服,不拘时候。

摘录传信适用方》卷一引何伯应方

《卫生总微》卷十: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去芦)1分,茯苓1分,白附子1分,羌活(去芦)1分,白术1分,肉桂1钱,犀角(镑屑)1钱,藿香(去土)1钱,川芎1钱,芍药1钱,甘草1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伤风冷,脾胃不调,一切吐泻。

用法用量每用半钱,金银薄荷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

《卫生总微》卷五: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去芦)半两,茯苓(去黑皮)半两,甘草1分(炙)。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忽作惊状,目上视,手足强,未可取惊药,宜先与此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1钱,空腹温汤调下。

摘录《卫生总微》卷五

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吉氏家传》: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半两,茯苓半两,山药半两,干草半两,麦门冬半两,黑附子(炮,净)半两,桔梗半两,甘草(炙)半两,莲子心1钱,木香(不见火)1钱,藿香1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吐泻。

用法用量每服1钱,紫苏米饮调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吉氏家传》

幼幼新书》卷二十六引《庄氏家传》: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人参1两,茯苓1两,川芎1两,甘草(炙)半两,芍药半两,黄耆半两,青皮(去白)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因积成疳,久致脾胃虚弱,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小盏,煎3-5分,去滓温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六引《庄氏家传》

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惠眼观证》: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白术半两,人参(去芦头)1分,茯苓(去皮)1分,紫苏子1分,甘草(炙)1分,木香半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常服养气安神,益胃。主胃气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1钱,浓煎枣汤调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惠眼观证》

《医统》卷五十一:参苓散

药方名称参苓散

处方酸枣仁(炒,去衣)、人参、白茯苓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睡中汗出。

用法用量每服3钱,食远米饮调下。

摘录《医统》卷五十一

猜你喜欢

  • 吊肠丸

    药方名称吊肠丸处方黄柏。功能主治去虫。主痔。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吊肠散"。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八四引《经验秘方》

  • 保子七圣散

    药方名称保子七圣散处方赤白芍(各半)4分,当归4分,生大黄2分,甘草3分。功能主治小儿胎寒腹痛,乳哺不时,温壮发热,吐利不常,诸经掣缩,二十五痫,肌肤喜疮,遇时而发作,口疮恶核,赤目黄瘦,大小变蒸。用

  • 恶疮锭子

    药方名称恶疮锭子处方信1钱,麝香5分,归尾5分,恶味5分,蟾酥1钱,草乌1钱,轻粉2钱,川乌1钱,硼砂5分,血竭1钱,全蝎2个,硇砂1钱,铜绿5分,银朱5分,雄黄。制法上为细末,用人乳化蟾酥拌成锭子,

  • 通草散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通草散药方名称通草散处方通草(半两)木通(半两)泽泻(一分)竹茹(二钱少用.老人减半)来源崇宁二年,自太府出为发运,夏及秋患痢两月,一日一夜三四十次,然血多白少,名医

  • 滋乳汤

    药方名称滋乳汤处方生黄耆30克当归15克知母12克玄参12克穿山甲(炒,捣)6克路路通(大者)3枚(捣)王不留行(炒)12克功能主治补气血,通乳汁。治产后气血两虚,经络瘀阻,乳汁甚少者。(下乳)用法用

  • 归表汤

    药方名称归表汤处方羌活2钱半,青皮半两(炒),黑牵牛(头末)1两。制法上用末。功能主治水气,四肢虚肿。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樟柳根、绿豆、桑自皮煎汤调下。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二九引《经验良方》

  • 小菟丝子圆

    药方名称小菟丝子圆处方石莲肉二两,菟丝子(酒浸.研)五两,白茯苓(焙)一两,山药二两(内七钱半打糊)。炮制上为细末,用山药糊搜和为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肾气虚损,五劳七伤,少腹拘急,四肢酸疼,面色

  • 李氏天仙藤散

    药方名称李氏天仙藤散处方天仙藤(洗,略炒)、香附子(炒)、陈皮、甘草、乌药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子气。妊娠三月之后,两足渐肿,行步艰难,饮食不美,状似水气。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生姜3片,紫苏3叶

  • 滑石藿香汤

    药方名称滑石藿香汤处方飞滑石3钱,白通草1钱,猪苓2钱,茯苓皮3钱,藿香梗2钱,厚朴2钱,白蔻仁1钱,广皮1钱。功能主治滞下红白,舌色灰黄,渴不多饮,小溲不利。用法用量水5杯,煮取2杯,分2次服。摘录

  • 拔毒疔苍耳散

    药方名称拔毒疔苍耳散处方苍耳根茎苗子(烧灰,为末)。功能主治诸疮。用法用量醋泔靛水和泥涂上。数次效。摘录《便览》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