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橘红丸

橘红丸

《中国药典》:橘红丸

药方名称橘红丸

处方橘红75g陈皮50g半夏(制)37.5g茯苓50g甘草25g桔梗37.5g 苦杏仁50g紫苏子(炒)37.5g紫菀37.5g款冬花25g瓜蒌皮50g浙贝母50g地黄50g麦冬50g石膏50g

性状为棕褐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气微香,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十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20~3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9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多,痰不易出,胸闷口干。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7.2g,小蜜丸一次12g,大蜜丸一次2丸,一日2次。

规格水蜜丸每100丸重10g,大蜜丸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圣济总录》卷一七五:橘红丸

药方名称橘红丸

处方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胡椒100粒,黑牵牛100粒,巴豆30粒(去皮,同前3味炒令焦,去巴豆不用),木香1分。

制法上药除巴豆外为细末,用葱白汁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胃虚,腹胀硬。

用法用量每服3-5丸,莱菔子汤送下。乳食后临卧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橘红丸

药方名称橘红丸

处方橘红24两,贝母16两,茯苓16两,麦冬16两,杏仁(去皮,炒)16两,生石膏16两,瓜蒌皮16两,橘皮16两,生地16两,桔梗12两,紫菀12两,法半夏12两,苏子(炒)12两,甘草8两,冬花8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重2钱,蜡皮封固。

功能主治清肺祛湿,止嗽化痰。主肺胃湿热,咳嗽痰盛,胸中结满,饮食无味。

用法用量每服2丸,温开水送下,日2次。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猜你喜欢

  • 秘元汤

    药方名称秘元汤处方远志肉2.4克山药6克芡实6克 枣仁(炒,捣碎)4.5克白术(土炒)茯苓各4.5克甘草(炙)3克五味子14粒(微炒,捣)功能主治培补心脾。治思虑劳倦,梦遗滑精,延久无火者。用法用量水

  • 斧槌丸

    药方名称斧槌丸处方干蛤蟆1个,白矾半两,胆矾半两,绿矾半两(同入罐,炭火烧,矾枯为度),京三棱半两,石三棱半两,鸡爪三棱半两,萆薢半两,鹤虱半两,雷丸半两,淡芜荑半两,黑狗脊半两,木香半两,投石子3个

  • 巴石丸

    药方名称巴石丸处方白矾(飞令霜白,谓之巴石)。制法上为细末,以熟猪肝(牛肝尤佳)为丸。功能主治气痢。用法用量空心米饮送下。如食素人以蒸饼为丸服。摘录《普济方》卷二一○引《肘后方》

  • 红粉霜丹

    药方名称红粉霜丹处方火消1两,枯矾1两,硼砂1两,水银1两,皂矾(煅)1两。制法上为细末,入罐内,烧酒拌匀,炒至黄色,再入朱砂5钱、雄黄3钱,封口,打火文武三炷香,约有灵药1两,配朱砂1两,乳匀,用绢

  • 漱风散

    药方名称漱风散处方荆芥穗藁本细辛香附子各等分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牙齿疼痛,齿龈肿胀。用法用量每次1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乘热漱口,至冷吐出。不拘时候。摘录《御药院方》卷九

  • 革六

    药方名称革六别名五十四号夬象方处方桑寄生、红花、香附、益母草、荆芥、细辛、卜子、神曲。功能主治胎前痧。用法用量水煎,冲砂仁末,微冷服。临床应用胎前痧:逍方亭内室,怀娠6月,寒热交作,烦闷不安,左手脉伏

  • 加减六君汤

    《辨证录》卷六:加减六君汤药方名称加减六君汤处方人参3钱,茯苓3钱,白芍3钱,白术1两,香薷1钱,砂仁1粒,陈皮5分,半夏1钱。功能主治中暑,气不能升降,霍乱吐泻,角弓反张,寒热交作,心胸烦闷。用法用

  • 淋渫吴茱萸汤

    药方名称淋渫吴茱萸汤处方吴茱萸1两,川乌头1两(生用,不去皮),蛇床子1两,桂1两,荆芥穗半两,附子(生,不去皮)半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风毒疮久不愈。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吴茱萸汤”

  • 黄鸡炙

    药方名称黄鸡炙处方黄雌鸡1只(治净)。功能主治脾胃气虚,肠滑下痢。用法用量炭火炙,捶过,以盐醋刷,又炙令热。空腹食之。摘录《医统》卷八十七

  • 大效圣散

    药方名称大效圣散处方金星石(碎)、银星石(碎)、禹余粮(碎)、寒水石(碎)、不灰木、半夏(汤洗7遍,去滑,生姜汁制焙)、大黄(锉)、蛤粉各等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吐血不止。用法用量兼解五毒。摘录《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