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温脾散

温脾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温脾散

药方名称温脾散

处方诃黎勒皮(炮)、人参,各三分;甘草(炙)一分,白术木香茯苓(去皮)、藿香(去梗)、陈皮(去白)、黄蓍、桔梗,各半两。

炮制上件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脾胃气不和,腹胁虚胀,不欲乳食,困倦无力,壮热憎寒,并皆疗之。

用法用量三岁儿每服一钱,水一盏,入生姜钱子大片,淮枣一枚,同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颅囟经》卷上:温脾散

药方名称温脾散

处方附子干姜甘草(炮,锉)各15克白术30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温脾止泻。治小儿脾胃虚寒,水泻不止,食乳不消,吃奶频吐。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米饮送下,每次1.5克。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鲜鱼、毒物。

备注本方乃四逆汤加白术而成。方中重用白术健脾运湿;附子干姜温阳逐寒;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温阳健脾、祛湿止泻之功。

摘录颅囟经》卷上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温脾散

药方名称温脾散

处方人参15克(去芦头)白术15克 诃黎勒皮22克木香15克黄耆15克(锉)白茯苓15克藿香15克 陈橘皮15克(汤浸,去白、瓤,焙)桔梗15克(去芦头)甘草7.5克(炙微赤,锉)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小儿脾气不和,食少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少许、大枣1枚,煎至75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

猜你喜欢

  • 半夏泻心汤去干姜甘草加枳实杏仁方

    药方名称半夏泻心汤去干姜甘草加枳实杏仁方处方半夏1两,黄连2钱,黄芩3钱,枳实2钱,杏仁3钱。功能主治阳明暑温,脉滑数,不食不饥不便,浊痰凝聚,心下痞者。用法用量水8杯,煮取3杯,分3次服。各家论述半

  • 草果知母汤

    药方名称草果知母汤处方草果1钱5分,知母2钱,半夏3钱,厚朴2钱,黄芩1钱5分,乌梅1钱5分,花粉1钱5分,姜汁5匙(冲)。功能主治背寒,胸中痞结,疟来日晏,邪渐入阴。用法用量水5杯,煮取2杯,分2次

  • 竹龙散

    药方名称竹龙散处方五灵脂黑豆(生,去皮)各15克制法上二味,捣罗为散。功能主治治消渴。用法用量每服1.5克,煎冬瓜汤调下。无冬瓜,冬瓜苗、叶、子俱可,一日二服。注意渴定后,不可服热药,只宜服八味丸,用

  • 消毒丹

    药方名称消毒丹别名大白散(《解围元薮》卷四)。处方明矾500克 白砒15克蛇床子700克(炒)硫黄150克海螵蛸150克制法各研末,先将砒、矾渐掺入锅内,俟矾化枯收起,又将少些掺下,如此待枯尽,方同下

  • 石南散

    药方名称石南散处方石南叶15克 仙灵脾15克蛇床子15克制法以上三药,同研细末。功能主治治肾虚阳衰之外阴白斑症。用法用量每日三次,每次3克。亦可改为汤剂煎服。摘录《妇产科学》

  • 补益猪肾丸

    药方名称补益猪肾丸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黄耆(切,酒浸,焙)1两,牛膝(切,酒浸,焙)1两,肉苁蓉(切,酒浸,焙)半两,黄蜡半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3分,白蒺藜(炒)3分。制法上药除蜡

  • 金钱鼠粘汤

    药方名称金钱鼠粘汤处方鼠粘子1钱,黄连2钱,当归1两,生甘草3钱,天花粉3钱,柴胡1钱5分,连翘2钱,红花1钱,玄参3钱,白芍3钱,金银花1两。功能主治腋痈。发于腋下天池之穴,令人寒热大痛,掌热臂急而

  •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药方名称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处方桂枝9克(去皮)芍药12克甘草6克人参9克大枣12枚(擘)生姜12克功能主治调和营卫,益气养血。治伤寒发汗后,气血两虚,身疼痛,脉沉迟者。用法用量以水1.

  • 加减桃仁承气汤

    《温病条辨》卷三:加减桃仁承气汤药方名称加减桃仁承气汤处方大黄9克(制)桃仁9克 细生地18克 丹皮12克 择兰6克人中白6克功能主治逐血分瘀热。治热病经水适至,十数日不解,舌痿饮冷,心中烦热,神气忽

  • 痢疾万应丸

    药方名称痢疾万应丸处方茅苍术(米泔水浸,陈土炒焦)3两,杏仁霜(去油净)2两,生大黄(炒)1两,炒大黄1两,羌活(炒)2两,川乌(去皮,面包煨透)1两5钱,生甘草(炒)1两5钱,一方有乌药,无川乌。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