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点眼药

点眼药

《何氏济生论》卷六:点眼药

药方名称点眼药

处方炉甘石3钱,新珠子7分,硼砂7分,朱砂5分,麝香2分,琥珀5分,真蟾酥(烘去油)1分,儿茶(烘去油)3分,冰片1分,磁石粉5分(人乳、黄连汁煅淬7次)。

制法各研至无声,和匀。

功能主治去翳膜。主

用法用量点之。

摘录《何氏济生论》卷六

《济阳纲目》卷一○一:点眼药

药方名称点眼药

处方炉甘石1两(煅如鸭头色,以好醋少滴之,多则痛,另研筛过),珍珠1钱,辰砂1钱,乳香1钱,没药1钱,硼砂1钱,熊胆(无则不用)2分,胆矾2分,轻粉2分,片脑1分,麝香1分。

制法上为末,筛过,再为极细末,瓷器秘收。

功能主治赤眼风热壅痛,风眩诸般翳障。

用法用量点眼。

摘录《济阳纲目》卷一○一

《洁古家珍》:点眼药

药方名称点眼药

别名保命点眼药

处方当归2钱,黄连2钱,防风1钱5分,细辛5分,甘草1钱。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水1大碗,文武火煎,滴水中不散为度,入炼蜜少许。

功能主治除昏退翳,截赤定痛。主

用法用量保命点眼药(《保婴撮要》卷四)。

摘录《洁古家珍》

猜你喜欢

  • 还元复气丹

    药方名称还元复气丹处方升麻、紫草、麻黄、糯米、红花子。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疹不出,或痘不出,或将出被风寒所阻。用法用量每服随人大小用葱白汤送下。取微汗甚效。摘录《治疹全书》卷上

  • 补肾益脑片

    药方名称补肾益脑片处方鹿茸(去毛)6g红参39g茯苓38g山药(炒)38g 熟地黄81g当归38g川芎29g补骨脂(盐制)29g牛膝29g枸杞子30g玄参29g麦冬38g五味子29g酸枣仁(炒)38g

  • 紫菀七味汤

    药方名称紫菀七味汤处方紫菀1.5克五味子3克 桂心6克麻黄8克(去节)杏仁9克(去皮、尖,碎)干姜8克甘草6克(炙)制法上药切碎。功能主治温肺化痰,止咳平喘。治咳嗽。用法用量以水900毫升,煎取300

  • 槐荆散

    药方名称槐荆散处方槐花(轻炒令香)1两,荆芥穗1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肠风。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煎糯米粥饮调下。血甚者,1-2服效。单使槐花亦妙,食前服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三

  • 参术陷胸汤

    药方名称参术陷胸汤处方人参1钱,白术1钱,茯苓1钱,橘红1钱,半夏1钱,瓜蒌(全用细切,带湿)3钱,黄连5分,甘草5分。功能主治小儿青筋疳积,肚疼哺露。用法用量上用水1钟半,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7

  • 粉霜半夏丸

    药方名称粉霜半夏丸处方半夏4两,白矾3两,黑牵牛子2两,粉霜1两。制法上为细末,以生姜自然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功能主治化痰涎,利胸膈。主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后白汤送下。摘录《鸡峰》卷十

  • 加减寿脾煎

    药方名称加减寿脾煎处方党参4钱,白术3钱,当归2钱,山药2钱,干姜(炮)2钱,莲肉2钱,苍术2钱,白芷2钱,焦艾3钱。功能主治健脾升阳,温化寒湿。主脾阳不运,寒湿下注,带下色黑质薄,月经后期,色淡质清

  • 酒肿丸

    药方名称酒肿丸处方萝卜10枚,皂角5枚。制法上2味用水煮干,去皂角,将萝卜捣烂,蒸饼糊为丸,如芡实大。功能主治酒肿,及脾虚发肿。用法用量萝卜煎汤送下。摘录《赤水玄珠》卷五

  • 葱豉益元散

    《麻科活人》卷三:葱豉益元散药方名称葱豉益元散处方辰砂1钱,桂府滑石(水飞过)6两,甘草1两,葱、豉。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虚烦不得眠。用法用量方中葱、豉用量原缺。摘录《麻科活人》卷三《痢疟纂要》卷九

  • 保元生脉固本汤

    药方名称保元生脉固本汤处方天冬、麦冬、生地、熟地、人参、黄耆、炙草、五味。功能主治固本,调脾肺肾三经之虚。主肺脾肾虚,肺痿咳血成劳者。摘录《金鉴》卷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