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紫菀散

紫菀散

太平圣惠方》卷六:紫菀散

药方名称紫菀散

处方紫菀30克(洗,去苗、土)桔梗30克(去芦头)茅根60克(锉)甘草15克(炙微赤,锉)川大黄30克(锉碎,微炒)川朴消30克木通30克(锉)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清肺泄热,化痰止咳。治肺脏壅热,心胸满闷,嗽逆食少,大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二:紫菀散

药方名称紫菀散

处方紫菀30克(洗,去苗、土)麻黄30克(去根、节)贝母22克(煨微黄)大腹皮22克(锉)杏仁22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赤茯苓30克桑根白皮30克(锉)猪苓30克(去黑皮)槟榔30克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治上气,发即不得眠卧,心腹胀满,喘急不能食,身面浮肿。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50毫升,加生姜4克,煎至,175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二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紫菀散

药方名称紫菀散

处方紫菀30克(去苗、土)汉防己15克 桂心15克细辛15克槟榔22克 赤茯苓15克桑根白皮15克(锉)大腹皮15克(锉)枳壳15克(麸炒微黄,去瓤)甜葶苈15克<微炒)木香15克甘草15克(炙微赤,锉)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治产后风虚,遍身浮肿,上气喘咳,腹胁妨闷,不思饮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紫菀散

药方名称紫菀散

处方紫菀15克(炙,去苗,土)贝母15克(煨微黄)款冬花7.5克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止咳化痰。治小儿咳嗽。

用法用量每次以清粥饮调下少许。每日三四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

卫生宝鉴》(《济生拔粹》本)引海藏:紫菀散

药方名称紫菀散

处方人参紫菀知母贝母桔梗甘草五味子茯苓阿胶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肺虚咳嗽,唾中有脓血,及肺痿变痈者。

用法用量生姜,水煎服。

摘录卫生宝鉴》(《济生拔粹》本)引海藏

猜你喜欢

  • 青蒿煎

    药方名称青蒿煎处方青蒿汁600毫升人参麦门冬(去心)各30克制法上药将后二味为末,用青蒿汁同熬成膏,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潮热有时,五心烦热。用法用量食后服20丸。摘录《全生指迷方》卷四

  • 赤小豆贴方

    药方名称赤小豆贴方处方赤小豆5合。制法入苦酒中熬之毕,为散,以苦酒和之,涂拭纸上。功能主治石痈之和平体质者。用法用量贴肿,从发肿两头以下。摘录《外台》卷二十四(注文)引《范汪方》

  • 化气沉香汤

    药方名称化气沉香汤别名沉香汤处方沉香3分,黄耆3分,人参3分,茴香子(炒)半两,甘草(炙)半两,木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乌药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石斛(去根)半两,牛膝(酒浸,切,焙)半

  • 大补阴膏

    药方名称大补阴膏处方茯神2两(去皮心),远志2两(去梗,炒干用),人参5钱(去芦),白术4两(切片,水洗,去油,晒干),茯苓2两(去皮),橘红1两5钱(去白),贝母1两5钱(姜汤煮过),甘草3钱(炙,

  • 黄连枳壳汤

    《古今医统》卷三十六引《质疑方》:黄连枳壳汤药方名称黄连枳壳汤处方川黄连3克枳壳2.4克当归2.4克白芍药3克茯苓泽泻青皮槟榔各2.1克木香1.5克(磨汁入)甘草1.2克制法上药哎咀,作一服。功能主治

  • 五味沙苑酒

    药方名称五味沙苑酒处方枸杞子60g山茱萸30g沙苑子30g菊花60g 生地30g 白酒1500ml炮制将上述药材加工碎,装入纱布袋内,放入干净的器皿中;倒入白酒浸泡,密封;7日后开启,去掉药袋,澄清后

  • 茯苓酥

    药方名称茯苓酥处方茯苓(取山之阳茯苓,其味甘美,山之阴茯苓,其味苦恶,拣得之,勿去皮,刀薄切,晒干,蒸令气溜,以汤淋之,其色赤味苦,淋之不已,候汁味甜便止,晒干捣筛)3斗。制法取好酒大斗1石,蜜1斗,

  • 丁公藤风湿药酒

    药方名称丁公藤风湿药酒处方丁公藤1kg,桂枝30g,麻黄37.5g,羌活3g,当归3g,川芎3g,白芷3g,补骨脂3g,乳香3g,猪牙皂3g,陈皮13g,苍术3g,厚朴3g,香附3g,木香3g,枳壳2

  • 赤荆散

    药方名称赤荆散处方赤土、荆芥。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牙宣。用法用量揩齿上,以荆芥汤漱之。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九

  • 葱液膏

    药方名称葱液膏别名葱涎膏处方葱汁3分,细辛1分,附子1分(炮裂,去皮脐)。制法上捣细辛、附子为末,以葱汁调令稀。功能主治耵聍塞耳聋,强坚挑不可得出者。用法用量葱涎膏(《奇效良方》卷五十八)。摘录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