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莨菪子散

莨菪子散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莨菪子散

药方名称莨菪子散

处方莨菪子(新者)半两,木香半两,雄黄(无石者,研)半两。

制法先捣前2味为细散,与雄黄同研,令匀;用青纸1张,先以羊脂涂,次以散药再渗脂上,卷裹之。

功能主治三十年呷嗽。

用法用量早晨空腹,烧令烟出,吸十咽,每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圣惠》卷三十四:莨菪子散

药方名称莨菪子散

处方莨菪子1分(水淘去浮者,微炒),细辛1分,鲫鱼(烧灰)1分,黄连1分,人粪灰1两,干蛤蟆半两(烧灰),石胆半两(细研),甘草半两,麝香半分(细研)。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齿(匿虫)作孔,有虫疼痛。

用法用量每取少许,以绵裹纳蛀孔中,1日换3次,即愈。

摘录《圣惠》卷三十四

《外台》卷十五引《古今录验》:莨菪子散

药方名称莨菪子散

处方猪卵1具(阴干百日),莨菪子3升,牛黄8分(研),鲤鱼胆5分,桂心10分(研)。

制法上切,以清酒1升渍莨菪子,晒令干,尽酒止,乃捣合下筛。

功能主治五癫,反侧羊鸣,目翻吐沫,不知痛处。

用法用量每服5分匕,酒送下,1日2次。当如醉,不知稍增,以知为度。

注意忌生葱等。

摘录《外台》卷十五引《古今录验》

猜你喜欢

  • 灵豆膏

    药方名称灵豆膏处方大蒜1枚(去皮研),巴豆3升(去皮心)。制法同湿纸裹煨熟,一处研为膏,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小儿发疟不止。用法用量每服2、3、5丸,醋汤送下。吐泻即愈。摘录《卫生总微》卷十六

  • 参耆救元汤

    药方名称参耆救元汤处方黄耆(蜜炒)、人参、粉草(炙)、麦门冬(去心)、五味子。制法上锉。功能主治肾水枯竭,不能运上,作消渴,恐生痈疽。用法用量水煎,加朱砂少许,不拘时服。摘录《寿世保元》卷五

  • 参胶补血汤

    药方名称参胶补血汤处方人参、阿胶、云苓、白术、甘草、川芎、当归、白芍、熟地、远志、麦冬、枣仁。功能主治产后下血过多,心血耗极,惊悸,其脉动而微。各家论述四物补血,四君补气,阳生则阴长,气盛则血充;阿胶

  • 虎骨酒

    《普济方》:虎骨酒药方名称虎骨酒处方虎胫骨1具糯米2.5kg 曲适量炮制1. 将虎胫骨炙黄打碎,放入锅内煎汁;2. 将糯米放入,用曲适量如常法酿酒;3. 密封50日,待酒熟,压去糟,装瓶备用。功能主治

  • 陈氏乌须丸

    药方名称陈氏乌须丸别名乌须至补丹处方桑椹1斤(蒸熟晒干,不蒸则此物最不肯干,但不可经铁器,饭锅蒸则无害),生赤何首乌1斤(切片,饭锅蒸,晒干,九次为妙),南烛叶1斤(亦饭锅蒸熟,晒干,若不蒸自干则无用

  • 理血膏

    药方名称理血膏处方党参1两,丹参1两,黄耆1两,生地1两,熟地1两,当归1两,川芎1两,白芍1两,赤芍1两,白术1两,天冬1两,麦冬1两,柏子仁1两,枣仁1两,远志1两,五味1两,丹皮1两,地骨皮1两

  • 白薇丸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白薇丸药方名称白薇丸处方白薇、车前子,各三分。泽兰、太一余粮、赤石脂、细辛、人参、桃仁(去皮尖.熬)、覆盆子、麦门冬(去心)、白芷,各一两半。紫石英、石膏(研)、蒿本

  • 双黄连口服液

    药方名称双黄连口服液处方金银花375g黄芩375g连翘750g性状为棕红色的澄清液体;味甜,微苦。炮制以上三味,黄芩切片,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并在8

  • 半夏汤

    《灵枢》卷十:半夏汤药方名称半夏汤别名半夏秫米汤(《兰台轨范》卷七)。处方半夏10克秫米15克功能主治化痰和胃。主痰饮内阻,胃气不和,夜不得卧。用法用量上二味,以流水600毫升,煮取360毫升,每次服

  • 排脓内消散

    药方名称排脓内消散处方何首乌30克当归川芎生地黄川续断(各洗,焙)茯苓芍药白芷半夏曲藿香叶各15克紫草茸甘草(炙)各10克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活血排脓,解毒消肿。治痈疽发背。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