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诃子散

诃子散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诃子散

药方名称诃子散

处方诃子(炮,去核)甘草(炙)厚朴(姜制,炒)干姜(炮)草果(去皮)陈皮良姜(炒)茯苓神曲(炒)麦芽(炒)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心脾冷痛不可忍,及老幼霍乱吐泻。

用法用量每服6克,候病发,刺痛不可忍时,用水150毫升,煎至105毫升,入盐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

普济方》卷三八一:诃子散

药方名称诃子散

处方丁香、白丁香、舶上硫黄密陀僧诃子1对,石燕子1对,轻粉少许。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脾疳。

用法用量方中丁香、白丁香、舶上硫黄密陀僧用量原缺。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一

普济方》卷七十:诃子散

药方名称诃子散

处方诃子2钱,金丝矾2钱,川芎2钱,细辛2钱,砂仁2钱,人参2钱,胆矾2钱,麝香2钱,江茶2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令齿白。主

用法用量临卧刷牙揩齿。

摘录普济方》卷七十

《瑞竹堂方》卷三:诃子散

药方名称诃子散

处方诃子2个(去核),没食子3两,百药煎3两,金丝矾1两半(研),针砂3两(用好醋1碗,瓷器浸3日,炒7次)。

功能主治乌髭发。主

用法用量方中没食子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

摘录《瑞竹堂方》卷三

御药院方》卷九:诃子散

药方名称诃子散

处方绿矾2两(研),铜绿2钱(研,以上二味系青牙药,先上),五倍子(末)6钱,诃子皮(取末)1两半,黄丹5钱(以上系是红牙药,后上)。

功能主治漆牙。主牙缝黑。

用法用量上药先用前2味牙缝中上了后,少时再用后3味依前上,封裹少时,用温浆水漱。

摘录御药院方》卷九

《鸡峰》卷十四:诃子散

药方名称诃子散

处方赤石脂4两,龙骨2两,干姜2两,当归2两,厚朴2两,甘草2两,白术2两,陈橘皮2两,诃子皮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痢,泻。

用法用量每服2大钱,空心米饮调下。

摘录《鸡峰》卷十四

杨氏家藏方》卷二十:诃子散

药方名称诃子散

处方诃子2枚(烧留性),降真香1钱,青黛1钱(别研),五倍子半两(炒黑色)。

制法上为细末,次入青黛一处研匀。

功能主治嵌甲渍脓,经久不愈。

用法用量先用葱盐汤洗净,剪去指甲或挑起指甲,用药干贴缝内;或用麻油调敷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二十

《幼科金针》卷上:诃子散

药方名称诃子散

处方诃子2两(煨),丁香1钱半,木香4钱(煨),干姜1两,肉桂少许。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脏寒。

用法用量砂仁汤调服。

摘录《幼科金针》卷上

普济方》卷一六三引《海上名方》:诃子散

药方名称诃子散

处方防己1两,麻黄(去根节)半两,诃子(炮)半两,杏仁(麸炒,去皮尖)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喘嗽。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加好茶1钱,再煎至7分,食后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六三引《海上名方》

《养老奉亲》:诃子散

药方名称诃子散

处方诃子皮5个,大腹5个(去皮),甘草半两(炙),白术半两(微炒),草豆蔻14个(用面裹,烧令面熟黄,去面,并皮用),人参(去芦头)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老人夏月脾胃忽生冷气,心腹胀满疼闷,泄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少许,大枣2个,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

摘录《养老奉亲》

《三因》卷九:诃子散

药方名称诃子散

处方诃子(炮,去核)、甘草(炙)、厚朴(姜制,炒)、干姜(炮)、草果(去皮)、陈皮、良姜(炒)、茯苓神曲(炒)、曲糵(炒)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心脾冷痛不可忍,及老幼霍乱吐泻。

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水1盏,煎7分,加盐,候发刺不可忍时服;如速,则盐点。

摘录《三因》卷九

《博济》卷三:诃子散

药方名称诃子散

别名诃黎勒汤

处方诃子(炮,去皮)、厚朴(去皮,姜汁涂,炙黄香)、甘草(炙)、白术(炒)、草豆蔻(炮,去皮)、陈橘皮(去瓤)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脾胃虚冷滑泄,不思饮食,及一切冷气。

用法用量诃黎勒汤(《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摘录《博济》卷三

《保命集》卷中:诃子散

药方名称诃子散

处方诃子1两(半生,半熟),木香半两,黄连3钱,甘草3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久病滑泄不禁,气虚欲脱。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白术芍药汤调下。

如止之不已,宜归而送之也,诃子散加厚朴1两,竭其邪气也。

注意外邪未已者,此方非所用。

各家论述1.《医方集解》:木香黄连,香连丸也,行气清火,止痢厚肠;甘草、芍药,甘芍汤也,甘缓酸收,和中止痛;加诃子涩以收脱;加白术补以强脾;厚朴除湿散满,平胃调中,故更借以去余邪也。

2.《医林纂要》:诃子酸苦涩,补敛肺气,止泻收脱,其用半生半煨者,生以上行肺,煨以下敛大肠;木香辛苦,能行下焦无形之气以达于上而调和气血,降上焦有形之物以行于下而决渎去秽;黄连苦以降火而能厚肠,用茱萸炒即左金丸,引肺气下行以止肝之过于疏泄,以黄连合之木香即香连丸,所以行大肠之郁滞而除其热;甘草以厚脾土而生肺金;用白术芍药汤调下,芍药以补敛肺金以敛大肠之气,白术以补土生金,补气而输之肺。

摘录《保命集》卷中

《博济》卷三:诃子散

药方名称诃子散

别名诃黎勒汤

处方诃子半两,大腹(煨熟,和皮用)半两,木香半两,汉防己半两,紫苏茎子半两,干木瓜半两,羌活半两,芍药半两,沉香半两,杉木节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分作10服。

功能主治地方多卑湿处而致脚气疼,多厥状,发热肿闷,或上攻,或即吐逆;及风气上冲。

用法用量诃黎勒汤(《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摘录《博济》卷三

《丹溪心法附余》卷五:诃子散

药方名称诃子散

处方诃子3钱(去核,半煨半生),甘草2钱(半炒半生),木通3钱,桔梗5钱(半炒半生)。

功能主治咳嗽声音不出。

用法用量水1盏半,煎至8分,加生地黄汁1小盏搅匀,临卧徐徐咽。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五

猜你喜欢

  • 灯心竹叶汤

    药方名称灯心竹叶汤处方竹叶30片,灯心30根。功能主治干呕;夏月手足心热,面赤饮冷,吐出浑浊。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准绳·幼科》卷五

  • 沉香大腹皮汤

    药方名称沉香大腹皮汤处方沉香半两,陈皮半两,良姜半两,附子半两,丁香半两,川芎半两,白豆蔻半两,草豆蔻仁半两,厚朴1两,大腹皮1两(炙),白术2两半。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肿。用法用量每服3大钱,水1

  • 括痰丸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括痰丸药方名称括痰丸处方半夏(制)60克白芥子60克干姜(炒黄)30克猪苓60克 炙甘草15克陈皮120克(切碎,用盐6克入水中,拌浸一宿,晒干)制法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

  • 练香丸散

    药方名称练香丸散处方青皮2钱,白僵蚕2钱,甘草2钱,诃子2钱(并煨过存性,研为末),没药1钱,乳香1钱,巴豆霜1钱(别研)。制法上为末。呕逆兼泻不止,每服2字,米饮调下。如要思食,消癖,却入巴豆,以稀

  • 桂枝白术汤

    《医学传灯》卷上:桂枝白术汤药方名称桂枝白术汤处方桂枝、白芍、甘草、白术、木瓜、续断、陈皮。功能主治风湿一身尽痛,汗出短气,恶风不欲去衣,脉沉细缓无力者。摘录《医学传灯》卷上《幼幼集成》卷三:桂枝白术

  • 鲮鲤甲丸

    《圣惠》卷二十四:鲮鲤甲丸药方名称鲮鲤甲丸处方鲮鲤甲3片(炙微黄),蝮蛇半条(酒浸,炙微黄),斑蝥2枚(糯米拌,炒微黄,去翅足),蜈蚣1枚(炙微黄,去足),魁蛤半两,虻虫2枚(炒微黄),水蛭2枚(生)

  • 六味活血散

    药方名称六味活血散处方当归、川芎、赤芍药、生地黄、红花、苏木各等分。功能主治痈疽疮痛初起,红肿不散。用法用量水煎,量服之。临床应用痘疮生痈毒一小儿赤肿作痛,内服外敷皆寒凉之药,用活命饮一服,痛顿止而肿

  • 参术二仁汤

    药方名称参术二仁汤处方人参3钱,茯神3钱,炒枣仁3钱,白芍9钱,远志1钱,半夏1钱,砂仁2粒。功能主治心包、膻中之火炽甚,口干舌燥燥,面目红赤,易喜易笑。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六

  • 除痰丸

    药方名称除痰丸处方天南星(炒)2两,半夏(汤洗7次)2两,蛤粉(微炒)1两,皂角大1挺(去皮弦子,用水1大盏揉汁)。制法上除皂角汁,3味共为细末,调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宿饮不消,咽膈不利,咳

  • 刺猬皮丸

    药方名称刺猬皮丸处方猬皮1两(炙),槐花(炒)5钱,艾叶(炒黄)5钱,枳壳5钱,地榆5钱,白芍5钱,川芎5钱,当归5钱,白矾(枯)5钱,黄耆(盐水炒)5钱,贯众5钱,头发3钱(烧存性),猪后悬蹄甲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