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豆附丸

豆附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豆附丸

药方名称豆附丸

处方豆蔻(炮)白茯苓(焙)附子(炮,去脐)各120克木香(不见火)干姜(炮)肉桂(去粗皮)各60克丁香(不见火)3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姜汁、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补脾肾,理气和中。主肠胃虚弱,内受风冷,泄泻注下,腹痛肠鸣。手足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50~100丸,用生姜汤或粥饮吞下,空腹时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济生》卷四:豆附丸

药方名称豆附丸

处方豆蔻(面裹煨)2两,附子(炮,去皮脐)2两,良姜(锉,炒)2两,诃子(面裹煨)2两,干姜(炮)2两,赤石脂(火煅)2两,阳起石(火煅)2两,龙骨(生用)2两,白矾(枯)2两,白茯苓(去皮)1两,桂心(不见火)1两,细辛(洗)1两。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湖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虚下寒,泄泻不止,肠滑不禁,日夜无度,全不进食;一切虚寒泄泻困乏。

用法用量本方白矾以上药物用量原缺“各”字,据《医方大成》补。

摘录《济生》卷四

《医方大成》引《幼幼方》(见《医方类聚》卷二四四):豆附丸

药方名称豆附丸

处方豆蔻1分,附子1分(炮)。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搐搦,吐泻。

用法用量饭饮送下。

摘录《医方大成》引《幼幼方》(见《医方类聚》卷二四四)

猜你喜欢

  • 鳖甲饮

    《玉案》卷三:鳖甲饮药方名称鳖甲饮处方当归1钱,秦艽1钱,柴胡1钱,鳖甲3钱(羊酥炙),地骨皮8分,枳实8分,知母8分,乌药8分。功能主治病后劳复,邪热未除,房劳虚损,一切骨蒸。用法用量加灯心3茎,水

  • 导赤丹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导赤丹药方名称导赤丹处方薄荷1钱,麦冬1钱,木通1钱,黄连1钱,生地1钱,桔梗1钱,甘草1钱。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重1钱,上朱衣。功能主治清热利尿。主心经热盛,或心移热于小肠

  • 五福化毒丸

    药方名称五福化毒丸处方水牛角浓缩粉20g连翘60g青黛20g黄连5g牛蒡子(炒)50g玄参60g地黄50g桔梗50g芒硝5g赤芍50g甘草60g性状为黑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味甜、微苦、咸。炮制上十一味

  • 发表攻里散

    药方名称发表攻里散处方老人牙灰4个 牛虱30个(焙)桑虫4条(焙)川山甲虎骨(酥炙)鹿角灰各30克蜈蚣20条(炙)败龟版(炙)蜂房(炙)官桂各30克麝香1.5克牛黄0,9克 蜒蛐4条血余灰 鸡卵壳(煅

  • 脚气粉

    药方名称脚气粉处方六一散9g,枯矾3g。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收湿止痒。主脚气渗水,糜烂发痒。用法用量掺脚缝内。摘录《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 白胶香膏

    药方名称白胶香膏处方乳香、白胶香、沥青各等分(研)。制法上以脂麻油和如面剂,重汤煮成膏,不犯铜、铁、以杖子剔起如丝即成。功能主治折伤。摘录《鸡峰》卷二十二

  • 天麻退翳散

    药方名称天麻退翳散处方当归30克(好酒浸,焙干)熟地黄30克(酒浸,焙干)川芎45克赤芍药75克(热水泡)白僵蚕30克(热水泡过,洗去丝,姜汁炒)蝉蜕50个(水泡,洗,去头、足)羌活防风荆芥木贼各30

  • 产后理血丹

    药方名称产后理血丹处方附子半两,丹皮1两,干漆1两。制法上为极细末,好醋5两,大黄末1两,同熬成膏,和药为小丸。功能主治逐瘀血,生新血,消积止痛。主妇女产后恶露不行,胞衣不下,少腹胀痛,恶血上冲,晕迷

  • 疥疮灵

    药方名称疥疮灵处方黄柏9克 银花12克连翘9克荆芥6克桑叶6克苦参9克 丹皮6克地肤子9克茯苓皮9克 萆解12克功能主治治疥疮瘙痒。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中医外科学》

  • 加减羌活胜湿汤

    药方名称加减羌活胜湿汤处方二术、二活、二防、木通、木瓜、南星、半夏、泽泻。功能主治体厚湿郁,自觉遍身沉重,难于转侧,两膝时痛肿,不红不硬,六脉濡弱,天阴更甚者。摘录《医学六要》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