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豆附丸

豆附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豆附丸

药方名称豆附丸

处方豆蔻(炮)白茯苓(焙)附子(炮,去脐)各120克木香(不见火)干姜(炮)肉桂(去粗皮)各60克丁香(不见火)3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姜汁、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补脾肾,理气和中。主肠胃虚弱,内受风冷,泄泻注下,腹痛肠鸣。手足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50~100丸,用生姜汤或粥饮吞下,空腹时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济生》卷四:豆附丸

药方名称豆附丸

处方豆蔻(面裹煨)2两,附子(炮,去皮脐)2两,良姜(锉,炒)2两,诃子(面裹煨)2两,干姜(炮)2两,赤石脂(火煅)2两,阳起石(火煅)2两,龙骨(生用)2两,白矾(枯)2两,白茯苓(去皮)1两,桂心(不见火)1两,细辛(洗)1两。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湖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虚下寒,泄泻不止,肠滑不禁,日夜无度,全不进食;一切虚寒泄泻困乏。

用法用量本方白矾以上药物用量原缺“各”字,据《医方大成》补。

摘录《济生》卷四

《医方大成》引《幼幼方》(见《医方类聚》卷二四四):豆附丸

药方名称豆附丸

处方豆蔻1分,附子1分(炮)。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搐搦,吐泻。

用法用量饭饮送下。

摘录《医方大成》引《幼幼方》(见《医方类聚》卷二四四)

猜你喜欢

  • 马齿矾丸

    药方名称马齿矾丸别名马齿矾石丸处方马齿矾1斤。制法上药烧半日,以枣膏和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小儿胎寒??啼,惊痫腹胀,不嗜食,大便青黄。并大人虚冷内冷,或有实不可吐下。用法用量马齿矾石丸(《圣济总

  • 淡豆豉丸

    药方名称淡豆豉丸处方淡豆豉10粒巴豆1粒(略去油)制法上药研匀如泥,丸如粟米大。功能主治主小儿一二岁,面色萎黄,不进饮食,腹胀如鼓,或青筋显露,日渐羸瘦。用法用量每服1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服。备注

  • 加减紫金丹

    《医宗金鉴》卷七十三:加减紫金丹药方名称加减紫金丹处方白茯苓苍术(米泔浸,炒)各60克当归熟地黄白芍药(炒)陈皮各120克肉苁蓉(酒洗,去鳞甲)30克丁香3克红花15克 瓜儿血竭9克乳香(去油)9克,

  • 火麻仁酒

    药方名称火麻仁酒处方火麻仁160g 白酒500ml炮制1. 将火麻仁炒香后捣碎,放入干净的瓶中;2. 倒入白酒浸泡,封口;3. 3日后开启,过滤后备用。功能主治润肠通便,兼补中虚。主治肠燥便秘、小腹胀

  • 豉尿汤

    药方名称豉尿汤处方好豉1升(绵裹),葱白(切)1升,小男儿尿3升。功能主治伤寒、温病初起,头痛烦热。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张氏医通》引作“葱白香豉汤”。摘录方出《千金》卷九,名见《外台》卷三引《救急》

  • 保婴五疳膏

    药方名称保婴五疳膏处方青皮(麸炒)2钱,橘红5钱,白术(去芦,蜜水炒)1两半,白茯苓7钱半,麦门冬(去心)1两,使君子肉(锉,炒)7钱5分,山楂肉5钱,麦芽(炒)5钱,金樱子5钱,金樱子肉(炒)5钱,

  • 滑石藿香汤

    药方名称滑石藿香汤处方飞滑石3钱,白通草1钱,猪苓2钱,茯苓皮3钱,藿香梗2钱,厚朴2钱,白蔻仁1钱,广皮1钱。功能主治滞下红白,舌色灰黄,渴不多饮,小溲不利。用法用量水5杯,煮取2杯,分2次服。摘录

  • 加味三拗汤

    《医林绳墨大全》卷四:加味三拗汤药方名称加味三拗汤处方杏仁(去双仁,不去皮尖)2钱半,麻黄2钱,生甘草5分,羌活8分,桔梗8分,防风(去芦)1钱,生姜3钱(切细)。功能主治咳嗽因于寒,误服凉药失声者。

  • 消风玉容散

    药方名称消风玉容散处方绿豆面90克 白菊花白附子白芷各30克 熬白食盐15克制法共研细末,加冰片105克,再研匀收贮。功能主治疏风清热。治肺胃风热上升,面上生风癣,初如痞喑,或渐成细疮,时作痛痒。用法

  • 枸杞根方

    药方名称枸杞根方处方枸杞根(切)1石,小麦1斗(干净,择)。制法水1石2斗,煮枸杞根,取6斗,澄清,煎取3升,纳小麦于汁中,渍1宿,晒2日,往返令汁尽,晒干为末。功能主治养性,遐龄,不老。主用法用量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