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阿魏膏

阿魏膏

内科摘要》卷下:阿魏膏

药方名称阿魏膏

处方羌活独活玄参官桂赤芍药 川山甲 生地黄两头尖大黄白芷天麻各15克 槐、柳、桃枝各9克红花12克木鳖子20枚(去壳)乱发(如鸡子大)1块

制法上用香油1.12千克,煎黑去滓;入发煎,发化仍去滓;徐下黄丹煎,软硬得中,入芒消阿魏、苏合油,乳香没药各15克,麝香9克,调匀成膏。

功能主治痞块。

用法用量摊贴患处,内服胡连丸。凡贴膏药,先用朴消随患处铺半指厚,以纸盖,用热熨斗熨良久。如消耗,再加熨之,二时许,方贴膏药。

若是肝积,加芦荟末同熨。

摘录内科摘要》卷下

《痘疹传心录》卷十七:阿魏膏

药方名称阿魏膏

处方羌活5钱,独活5钱,玄参5钱,官桂5钱,当归5钱,青皮5钱,赤芍5钱,草乌5钱,半夏5钱,生地5钱,蓬术5钱,穿山甲(煅)5钱,草果5钱,大黄5钱,白芷5钱,红花5钱,川椒5钱,急性子5钱,水红花子5钱,土木鳖20斤(研),巴豆60粒(研),蓖麻子60粒(研),独头蒜1两(研)。

制法上锉,用香油一斤四两,煎白芷焦色,滤去滓,加葱、姜自然汁各一小盏,沸去水,加乱发一团,煎化;徐下黄丹一斤二两、松香六两,煎软硬得中离火,入芒消阿魏乳香没药各五钱,麝香、人言各三钱成膏。

功能主治小儿痞瘕。

用法用量贴在胁下,火烘双手,熨100余手,出微汗妙。

摘录《痘疹传心录》卷十七

猜你喜欢

  • 半夏丸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二:半夏丸药方名称半夏丸处方半夏(汤洗七遍去滑)150克白矾(烧令汁尽)90克朱砂(细研,水飞过)90克 黄丹60克制法上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以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化

  • 黄附丸

    药方名称黄附丸处方附子(炮,去皮脐)。制法上为末,糊为丸,如梧桐子大,以大黄为衣。功能主治翻胃呕吐。用法用量每服10丸,温水送下。摘录《普济方》卷三十六引《卫生家宝》

  • 抗荨麻疹散

    药方名称抗荨麻疹散处方胡麻15克,苦参15克,山豆根15克,威灵仙15克,甘草15克。功能主治祛风止痒。主感受风邪,郁于肌肤,营血不和。用法用量上药共为细末,每次10克,日服2次。摘录赵子信方

  • 大效妙应丸

    药方名称大效妙应丸处方附子1只(6钱重,炮,去皮脐),木香(不见火)3分,丁香(不见火)3分,荜茇3分,荜澄茄3分,胡椒3分,硇砂2分(别研)。制法上为细末,与硇砂和调,汤浸炊饼心,搦去水,成糊为丸,

  • 调气益黄散

    药方名称调气益黄散处方金头赤足蜈蚣1条(酒浸炙),蝎尾4个,白僵蚕(炒)7个,炒瞿麦5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脐风,噤口,撮口。用法用量每用1字,以鹅翎管吹入鼻中,喷嚏、啼哭则可治,仍用薄荷煎汤调1字

  • 涌泉汤

    药方名称涌泉汤处方王不留行(炒)9克穿山甲(炒)9克天花粉归身各4.5克木通甘草各9克功能主治催乳。治妇人乳汁微少。用法用量上药用猪前蹄1只煮烂,取汁750毫升,煎药至250毫升,分二次顿热,空腹时服

  • 补火解郁汤

    药方名称补火解郁汤处方熟地30克山药15克巴戟天15克肉桂1.5克杜仲15克 薏仁15克功能主治主水郁证。遇寒心痛,腰腹沉重,关节不利,艰于屈伸,有时厥逆,痞坚腹满,面包黄黑者。用法用量水煎服。连服四

  • 木香黄连散

    药方名称木香黄连散处方木香黄连(去须)各15克 诃黎勒(炮)12枚 肉豆蔻(去壳)2枚甘草(炙)15克制法上五味,捣罗为散。功能主治治小儿赤白痢,腹内疼痛,烦渴。用法用量每服1.5克,米饮调下。摘录《

  • 胶菀清金汤

    药方名称胶菀清金汤处方紫菀、犀角、桔梗、生地、白芍、丹皮、麦冬、玄参、川贝、茯苓、阿胶、甘草。功能主治咳嗽痰中带血。摘录《理虚元鉴》

  • 藿叶散

    药方名称藿叶散处方人参、黄耆、甘草、藿香、粟壳(醋制)、芍药、当归、没药、乳香、陈皮、川芎、麻黄各等分。功能主治痈疽疮疖。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方类聚》引作“藿药散”。摘录《袖珍》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