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黄连阿胶丸

黄连阿胶丸

卫生宝鉴》卷十六:黄连阿胶丸

药方名称黄连阿胶丸

处方阿胶(碎炒)30克黄连90克茯苓60克

制法上药各为细末,以水调阿胶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热调血,燥湿止痢。治热痢,诸痔。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水送下。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六

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养生必用》:黄连阿胶丸

药方名称黄连阿胶丸

处方黄连(去须)1两半,白茯苓半两,白芍半两,阿胶半两(杵碎,慢火炒如珠子白色,别杵为细末)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斟酌米醋多少,熬胶得所,和匀,入臼杵万下,众手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热痢下重,脓血疼痛,腹中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自20丸为始,止于50丸,食前以米饮送下,每日2-3次。以知为度,未知加药。更丸一等如黄米大,与小儿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养生必用》

《育婴秘诀》卷三:黄连阿胶丸

药方名称黄连阿胶丸

处方黄连3钱,阿胶(炒)2钱,白茯苓1钱,当归1钱,木香1钱。

制法上为细末,水为丸。

功能主治小儿赤痢。

用法用量米饮送下。

摘录《育婴秘诀》卷三

《饲鹤亭集方》:黄连阿胶丸

药方名称黄连阿胶丸

处方黄连1两,阿胶1两。

制法上为丸。

功能主治阴虚暑湿积热,赤白下痢,里急后重,肠红脓血,热毒内蕴,酒热伤肝,心烦痔漏。口燥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炒米汤送下。

摘录《饲鹤亭集方》

广嗣纪要》卷十二:黄连阿胶丸

药方名称黄连阿胶丸

处方黄连1两,阿胶1两(炒),砂仁1两,当归1两,白术1两,干姜(炒)1钱5分,枳壳(炒)5钱,炙甘草3钱。

制法上为末,加盐梅肉3两,入少醋,同杵为丸。

功能主治妊娠下利赤白,肠鸣后重,谷道疼痛。

用法用量以陈米汤送下。

摘录广嗣纪要》卷十二

猜你喜欢

  • 豉饼灸方

    药方名称豉饼灸方别名豆豉饼、豉灸法处方豉。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发背、痈疽已溃未溃。用法用量豆豉饼(《外科发挥》卷三)、豉灸法(《伤科汇纂》卷七)。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一

  • 鹭鸶咯丸

    药方名称鹭鸶咯丸处方麻黄12g 苦杏仁60g石膏60g甘草12g细辛6g紫苏子(炒)60g白芥子(炒)12g牛蒡子(炒)30g 瓜萎皮60g射干30g青黛30g蛤壳60g天花粉60g 桅子(姜炙)60

  • 理中散

    《外台》卷六引《必效方》:理中散药方名称理中散处方青木香6分,桂心8分(炙),厚朴8分(炙),甘草8分(炙),白术8分,干姜10分(炮),附子6分(炮)。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霍乱及转筋,吐痢不止。用法

  • 法制竹沥丸

    《古今医统》卷四十三:法制竹沥丸药方名称法制竹沥丸处方陈皮(去白)白术(炒)白茯苓各90克 炙甘草半夏曲 贝母枳壳神曲(炒)桔梗黄芩各90克玄明粉30克 香附子(制)30克制法上药共为粗末,以竹沥25

  • 参苓麻草汤

    药方名称参苓麻草汤处方麻黄1钱,人参3钱,茯苓1两,甘草1钱。功能主治冬月伤寒,头痛,遍身亦疼。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一

  • 橘归丸

    药方名称橘归丸处方橘皮2两,当归1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妇人怒气伤肝,血失常经,手足俱有血丝路者。用法用量本方改为汤剂,名橘归汤(《中国医学大辞典》)。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

  • 二和散

    药方名称二和散别名二和汤处方藿香叶、香附子(去皮)各等分。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调适阴阳,和养荣卫,和冷热,消食快气。主心胃气痞,饮食不进,疮疹,并伤寒冷热不和,阴阳痞气,气不升降。用法用量二和汤(《

  • 摄涎饼

    药方名称摄涎饼处方炒白术20~30克益智仁20~30克 鲜生姜50克 白糖50克 白面粉适量制法先把炒白术和益智仁一同放入碾槽内,研成细末;把生姜洗净后捣烂绞汁;再把药末同白面粉、白糖和匀,加入姜汁和

  • 伏翼丸

    药方名称伏翼丸处方蜘蛛5枚(大者,去脚,研如膏),蛇蜕皮1条(全者,烧灰),蝙蝠1枚(炙令微焦),麝香半两(细研),鳖甲1枚(涂醋,炙令黄,去裙襕)。制法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以蜘蛛膏入炼蜜为丸,如麻

  • 黄连黄耆丸

    药方名称黄连黄耆丸处方黄耆1两,黄连1两,熟干地黄1两,牡蛎1两,鹿茸1两,白茯苓3分,土瓜根3分,玄参3分,地骨皮3分,龙骨3分,人参3分,桑螵蛸3分,五味子3分,麦门冬2两,菝葜半两。制法上为细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