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丸鼓

丸鼓

丸鼓:连续投掷铜丸击鼓,形成节拍不同的鼓声。典出自《汉书·史丹传》。史丹字君仲,原是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后迁移到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在汉元帝当太子时,史丹因父亲史高(任汉宣帝朝的大司马车骑将军)的缘故担任中庶子(太子属官),侍奉太子十多年。汉元帝即位后,史丹任驸马都尉侍中(皇帝近臣,掌管副车的高官),元帝外出,史丹在车右陪乘,很得宠。元帝认为史丹是老臣,又是皇家外戚,很亲近信任他,下令让史丹保护太子。这时,元帝的妃子傅昭仪生的定陶共王才华、技艺突出,母子都受到元帝宠爱。而太子却因贪杯好色常有过错,牵连得王皇后也失去宠幸。建昭(前38-前34年)年间,汉元帝得病休养,不亲自过问朝政,只留意于欣赏音乐。有时,他把一面大鼓放在宫殿外的地上,自己站在栏杆后面,连续投掷铜丸去击打鼓面,发出庄严激促的节拍,以此消遣。对于这种特殊的掷丸击鼓法,嫔妃和侍从中,即使是熟悉音乐的人也无法掌握。但是,皇子定陶王却能用此法击鼓,元帝多次称赞定陶王聪明能干。史丹进谏说:“所谓有才干的人,应该是聪明敏锐、勤奋好学的人,他能够熟悉历史,认识现在。皇太子就是这样的人。如认为才干就表现在弹琴击鼓上,那么乐师陈惠、李微远比匡衡丞相高明,可以让他俩代替匡衡去治理国家了。”元帝听后笑了笑,没有说话。后以“丸鼓”为典,咏百无聊赖,无所事事的情状。

【出典】:

汉书》卷82《史丹传》3375、3376页:“史丹字君仲,鲁国人也,徙杜陵。”“宣帝疾病,拜(史)高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元帝。”“自元帝为太子时,丹以父高任为中庶子,侍从十余年。元帝即位,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常骖乘,甚有宠。上以丹旧臣,皇考外属,亲信之,诏丹护太子家。是时,傅昭仪子定陶共王有材艺,子母俱爱幸,而太子颇有酒色之失,母王皇后无宠。建昭之间,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音乐。或置鼙(pí皮,古代军用鼓)鼓殿下,天子自临轩槛上,隤(tuí颓,坠落、降下)铜丸以擿(zhì志,通“掷”,投掷)鼓,声中严鼓之节。后宫及左右习知音者莫能为,而定陶王亦能之,上数称其材。丹进曰:‘凡所谓材者,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皇太子是也。若乃器人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高于匡衡,可相国也。’于是上嘿(mò莫,通“默”)然而笑。”

【例句】:

唐·柳宗元《感遇二首》之一:“徒嗟日沉缅,丸鼓骛奇音。”


【词语丸鼓】   汉语词典:丸鼓

猜你喜欢

  • 一屐

    源见“携只履”。又《景德传灯录.菩提达磨》载:暨云复命,明帝已逝。孝庄即位,云俱奏其事,帝令启棺,唯一革履尚存,举朝为之惊叹,奉诏取遗履于少林寺供养。后因以“一屐”为赞颂佛教大师法力的典实。清 吴传业

  • 惠连

    《南史.谢方明传》附《谢惠连传》:“子惠连,年十岁能属文,族兄灵运嘉赏之,云:‘每有篇章,对惠连辄得佳语。’”南朝.宋.谢惠连与族兄谢灵运皆为当时著名诗人,常有诗文唱和,诗文中常提到他的名“惠连”。后

  • 留侯志

    源见“留侯慕赤松”。指功成身退、辞官归隐之志。宋 张咏《赠刘吉》诗:“请料酒仙人,何如留侯志?”清吴伟业《神仙》诗:“赤松早见留侯志,何况商颜避世人。”

  • 更弦易辙

    同“改弦易辙”。《明史.潘埙传》:“今春秋已盛,更弦易辙,此其时也。”并列 更换乐器上的弦,改变车子走的道路。比喻改变从前的行为或做法。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欲以一切苟且之政,补目前罅漏,非

  • 宋景三虑

    《吕氏春秋.制乐》:“宋景公之时,荧惑在心(注:荧惑,即火星;心,即商星,为宋之分野),公惧,召子韦而问焉(注:子韦,春秋时宋国的天文历算家,知星宿善卜吉凶),曰:‘荧惑在心,何也?’子韦曰:‘荧惑者

  • 误驳点蝇

    同“屏风误点”。明汪道会《墨赋》:“书练染素,误驳点蝇;非惟纸贵,抑高令名。”

  • 臼头深目

    头阔大如石臼,两眼深陷。形容人的相貌极丑。汉代刘向《列女传.辨通.齐钟离春传》:“钟离春者,齐无盐邑之女,宣王之正后也。其为人极丑无双,臼头深目。”汉代刘向《新序.杂事二》:“齐有妇人,极丑无双,号曰

  • 折腰役

    同“折腰吏”。役,差役。唐白居易《北亭》诗:“惭无出尘操,未免折腰役。”按,作者时被贬为江州司马。【词语折腰役】   汉语大词典:折腰役

  • 刻画无盐,唐突西施

    《晋书.周?传》:“庾亮尝谓?曰:‘诸人咸以君方乐广。’?曰:‘何乃刻画无盐,唐突西施也?’”《世说新语.轻诋》“西施”作“西子”。无盐,齐国丑妇;西施,越国美女。后以“刻画无盐,唐突西施”谓为了突出

  • 轩铜

    同“轩辕镜”。唐黄滔《翰林薛舍人启》:“伏以学士舍人,轩铜照胆,蜀秤悬心。”【词语轩铜】   汉语大词典:轩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