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功人功狗

功人功狗

指西汉建立后,高祖刘邦对萧何及其他群臣论功封赏时之比喻。后以此典比喻有功的谋臣将领。萧何(?——前193年),沛(今江苏沛县)人,曾为沛县主吏掾(yuàn院,主管总务、人事,与闻政务的属员)。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萧何佐刘邦起义。刘邦率军入秦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诸将都忙于分取府库财物,萧何收取秦王朝之文献档案,掌握了全国之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及当时之社会情况。楚、汉战争中,萧何推荐韩信为大将,自以丞相身份留守关中(今陕西中部地区),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既已杀死项羽,平定了天下,就当论功行赏。群臣争功,一年多对每人立功等级不能决定下来。刘邦以萧何的功劳最大,封他为酂(cuó矬,今河南永城西)侯,享受之食邑最多。功臣们都说:“我们身披铠甲,手执锐利武器,多的身经百战,少的交锋数十回合,攻城略地,功劳大大小小各不相等。而今萧何还没有前线作战的汗马功劳,只是操持文墨发议论,不参加战斗,封赏倒反而在我们之上,这是为什么?”刘邦问:“大家知道打猎吗?”群臣回答:“知道。”又问:“知道猎狗吗?”回答:“知道。”刘邦说:“打猎,追逐野兽兔子的是猎狗,而放开系狗绳,指示野兽所在的是人。如今大家只能捕捉到野兽,功劳像猎狗。至于萧何,放开系狗绳,指示猎取目标,功劳如猎人。况且,诸位只是个人追随我,一家多的也不过两、三人。而今萧何全宗族数十人都跟随我作战,这个功劳是不可以忘记的。”群臣都不敢再说什么了。此典又作“猎犬方劳指”、“狗功”、“纵狗殊有功”、“功狗”。

【出典】:

史记》卷53《萧相国世家》2015、2016页:“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pī批,通“披”)坚持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倒)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放开系猎狗绳)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例句】:

宋·刘筠《受诏修书述怀感事》:“猎犬方劳指,神龟可避渔。” 宋·苏轼《和陶杂诗》之三:“兔死缚淮阴,狗功指平阳。” 明·高启《走狗塘》:“君不见汉皇纵狗殊有功,逐兔直到乌江东。” 清·王昙《留侯祠》:“功人功狗两无益,徒受亭公谩骂名。” 清·黄任《彭城道中》:“当时何不怜功狗,留取韩彭守四方?”


【典源】 《史记·萧相国世家》:“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cuo) 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汉书·萧何传》亦载,文大略同。

【今译】 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分封群臣,以萧何功为最高,封侯并食大县。其他功臣认为他们身历百战,攻城夺地,而萧何从未征战,没有战功,只靠笔墨议论,功劳反在他们之上,不服。刘邦说:“诸君知道打猎吗?”群臣答:“知道。”又问:“知道猎狗吗?”答:“知道。”刘邦说:“打猎,追杀野兽狡兔的是狗,而发现指示野兽所在的,是人。现在诸君只会猎取走兽,是有功的狗。而萧何的作用是发现指示走兽,是有功的人。”

【释义】 后以此典借指有功的谋臣将领。

【典形】 功狗、功人功狗、狗功、猎犬方劳指、纵狗殊有功。

【示例】

〔功狗〕 清·黄任《彭城道中》:“当时何不怜功狗,留取韩彭守四方?”

〔功人功狗〕 清·王昙《留侯祠》:“功人功狗两无益,徒受亭公谩骂名。”

〔狗功〕 宋·苏轼《和陶杂诗》之三:“兔死缚淮阴,狗功指平阳。”

〔猎犬方劳指〕 宋·刘筠《受诏修书述怀感事》:“猎犬方劳指,神龟可避渔。”

〔纵狗殊有功〕明·高启《走狗塘》:“君不见汉皇纵狗殊有功,逐兔直到乌江东。”


猜你喜欢

  • 抱树泣

    南朝.宋.刘义庆撰《世说新语.德行》:“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梁.刘孝标注引萧广济《孝子传》:“祥后母庭中有李,始结子,使祥昼视鸟雀,夜则趋

  • 三至之谗

    源见“曾参杀人”。谓流言诬陷。《后汉书.班超传》:“身非曾参而有三至之谗,恐见疑于当时矣。”【词语三至之谗】  成语:三至之谗汉语大词典:三至之谗

  • 子房帷

    源见“运筹决胜”。喻指高超的智谋。唐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心轻马融帐,谋夺子房帷”。

  • 腰章除道

    腰章:腰上佩带着太守的官印。除道:修整道路,以迎长官。西汉人朱买臣早年寒微贫困,后被汉武帝任命为会稽太守。朱买臣原来曾在会稽太守府看门人那里搭伙吃饭。现在由平民百姓升任太守,他穿上原来的平民服装,怀里

  • 东山之意

    《诗经.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这是远征军士还乡途中思念家乡的诗。共有四段。后因以咏叹征戍劳苦思乡望归之典。《文选》卷七扬

  • 楚娥

    同“楚神”。清吴伟业《赠武林李笠翁》诗:“江湖笑傲夸齐赘,云雨荒唐忆楚娥。”【词语楚娥】   汉语大词典:楚娥

  • 箭书取聊城

    《战国策.齐策六》:初,燕将攻下聊城后,有人在燕王面前对他进行谗毁。燕将惧诛,遂保守聊城,不敢归。齐将田单进攻聊城,士卒多死伤,而聊城不能下。后来,鲁仲连给燕将写了一封信,恳切地分析形势,陈说利害,把

  • 鸱贪腐鼠

    源见“鸱得腐鼠”。喻庸人俗辈贪恋凡俗的权势利禄。清陈澧《水调歌头.代鸥笑稼轩》词:“堪笑鸱贪腐鼠,仰视鵷雏曰吓,不可与同群。”

  • 沧浪老人

    源见“沧浪濯缨”。指隐者、渔父。唐李白《笑歌行》:“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偏正 隐者、渔父。语本《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

  • 峄山干

    源见“峄阳孤桐”。用指优良的琴材。唐王绩《古意》诗之一:“材抽峄山干,徽点昆 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