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学于中国
中国:旧指黄河流域,中原地区。 由南而北到中原来学习。 也泛指到外地学习。语出《孟子.滕文公上》:“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元.胡三省《新注〈资治通鉴〉序》:“世运推迁,文公儒师从而凋谢,吾无从而取正。或勉以北学于中国,嘻,有志焉,然吾衰矣!”
中国:旧指黄河流域,中原地区。 由南而北到中原来学习。 也泛指到外地学习。语出《孟子.滕文公上》:“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元.胡三省《新注〈资治通鉴〉序》:“世运推迁,文公儒师从而凋谢,吾无从而取正。或勉以北学于中国,嘻,有志焉,然吾衰矣!”
旧题汉郭宪《洞冥记》卷四:“帝升望月台,时暝望南端,有三青鸭群飞,俄而止于台……青鸭化为三小童,皆著青绮文?,各握鲸文大钱五枚,置帝几前。身止影动,因名轻影钱。”凫,野鸭。后因以“青凫”指钱。南朝梁元
《战国策.齐策四》载:战国 齐人颜斶,隐居不仕。曾说齐宣王礼贤下士,宣王悦服,请致弟子之礼,许以富贵。斶辞去,愿得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后用以“颜斶抱璞”指隐逸生涯。《后
源见“晒腹”。谓诗书已尽在腹中,富有学问。唐李瀚《蒙求》:“孙楚漱石,郝隆晒书。”【典源】 《世说新语·排调》:“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间其故,答曰:‘我晒书。’”【今译】 古时风俗七月七日晾晒书
兵家:指用兵的人。势:情势。一作“事”。 胜利或失败是用兵的人经常遇到的事态,算不了什么。语出《旧唐书.裴度传》:“一胜一败,兵家常势。”宋.尹洙《叙燕》:“胜败兵家常势,悉内以击外,失则举所有以弃
源见“竹马交迎”。借指有政绩受欢迎的地方良吏。唐刘禹锡《奉送浙西李仆射相公赴镇》诗:“郡人重得黄丞相,童子争迎郭细侯。”【词语郭细侯】 汉语大词典:郭细侯
源见“上医医国”。春秋时秦国良医。医为职业称谓,和是名字。后借指良医。《旧唐书.懿宗纪》:“自秋已来,勿尔婴疹,坐朝既阙,逾旬未瘳。六疾斯侵,万机多旷,医和无验,以致弥留。”【词语医和】 汉语大词
唐李白《冬日于龙门送从弟京兆参军令问之淮南觐省序》:“〔紫云仙季〕常醉目吾曰:‘兄心肝五藏,皆锦绣耶?不然,何开口成文,挥翰雾散?’”后因以“锦绣肝肠”谓满腹诗文,善出佳句。宋刘过《沁园春.王汝良自长
源见“凤鸣朝阳”。比喻贤才得遇。唐高適《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诗:“游鳞戏沧浪,鸣凤栖梧桐。”
源见“榆枋之见”。形容识浅志小,无所作为。或用为谦辞。明高启《赠杨荥阳》诗:“低飞蓬蒿间,不异雉带箭。”
参见:吐车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