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滩
在今湖南黔阳县西南沅江中。《方舆纪要》卷81黔阳县 “黔江” 条下: “县 (治今黔城镇) 南三里有狮子滩,水势深阔,湍流潋滟。” 《清一统志·沅州府一》: 狮子滩 “下有伏石,状如狮子,因名。水流至此沸声如雷”。
在今湖南黔阳县西南沅江中。《方舆纪要》卷81黔阳县 “黔江” 条下: “县 (治今黔城镇) 南三里有狮子滩,水势深阔,湍流潋滟。” 《清一统志·沅州府一》: 狮子滩 “下有伏石,状如狮子,因名。水流至此沸声如雷”。
1914年改阿尔泰办事大臣辖地置,治所在承化寺(今新疆阿勒泰市)。辖境相当今新疆阿勒泰、吉木乃、青河、富蕴、布尔津、福海、哈巴河等市县地及蒙古共和国科布多河上源、布尔干河上源地区。1919年改为阿山道
北宋大观元年(1107)置,治所在归仁县(今广西南丹县西南)。四年(1110)废州、县为靖南砦。政和七年(1117)复置,宣和三年(1121)又废为靖南砦。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置,治归仁县(今广
即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东北莲花洋中之普陀山。《舆地纪胜》 卷 11 庆元府: 梅岑山 “在昌国县。四面环海,高丽、日本、新罗、渤海诸国,皆由此取道,守候风信”。《方舆纪要》 卷92定海县: 补陀落迦山
南宋绍兴十二年 (1142) 升枣阳县置,治所即今湖北枣阳市。元降为枣阳县。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升枣阳县置,治今湖北省枣阳市。属京西南路。元废,仍为县。
①一作青城门、霸城门。即西汉长安城东南门。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二十里。因景帝元年 (前156) 有青雀群集门上,又称青雀门。又因门上有绮丽的木刻装饰,亦称青绮门。《汉书·王莽传》: 天凤三年 (前16)
即今山东阳信县东南四十里小桑乡。民国《阳信县志》有小桑落墅。东距大桑落墅十五里,故名。古地名。即今山东省阳信市东南小桑乡。与东南数里的大桑落墅总称桑落墅,元曾置巡检司于此。明初移于清河镇。
①即今福建清流县之九龙溪。《方舆纪要》卷98清流县: 清溪 “在县城北。其上源即宁化县之大溪也。流经县西北高地岭,萦回五十里,澄清如练,南至县治西南,绕城环抱三折,经渔沧潭,下九龙滩入延平府永安县界”
一名恶溪,亦名丽水。在今浙江省中南部。为瓯江支流。源出今浙江磐安县南大盘山,西南流经缙云县,在丽水市东南入大溪。《新唐书·地理志》处州丽水县:“东十里恶溪,多水怪,宣宗时刺史段成式有善政,水怪潜去,民
元元贞元年(1295)升攸县置,属天临路。治所即今湖南攸县。明洪武二年(1369)改为攸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攸县置,治今湖南省攸县。属潭州路。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攸县。明洪武三年(1370年)降
亦作雁谷。在今青海湟源县西。《后汉书·邓训传》:章和年间,“训因发湟中秦、胡、羌兵四千人,出塞掩击迷唐于写谷”。李贤注:“《东观记》写作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