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内翰林国史院

内翰林国史院

官署名。清初“内三院”之一。顺治二年(1645)将原设翰林院裁撤,翰林院官分别并入内三院,原内国史院遂改称“内翰林国史院”,长官称“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十五年,内三院改为内阁。十八年复旧制后仍称“内国史院”,不加翰林二字。康熙九年 (1670) 以后内阁成为定制,不复有内三院之称。参见“内三院”① 。

猜你喜欢

  • 典绳索

    官名。太平天国军中给事官。见“军中典官”。军中杂职官名。太平天国设置,员额一人,官阶为职同监军。专管军中所需的绳索。

  • 导客局

    官署名。南朝梁置,为东宫诸局之一。

  • 曲面部

    官署名。北齐置,设仓督。隶司农寺导官署。掌供宫廷用粮。

  • 督捕清吏司

    官署名。清朝刑部所属十八清吏司之一。简称督捕司。顺治十一年(1654)设督捕衙门,隶兵部。康熙三十八年(1699),改设督捕前、后二司及督捕厅,隶刑部。雍正十二年(1734),并督捕前、后司及督捕厅为

  • 班引

    官场用语。宋朝选人改官的一种程序。经磨勘许改京官的选人,数人结为一甲,定期引见皇帝,称为班引。引见时,选人在便殿立班,逐一宣名,皇帝有疑者,即命吏部复验,如不中选,则取旨裁决。宋代选人改官的一种手续。

  • 海口侍卫

    即“镇守海口屯储亲军都指挥使司”。

  • 直仓科

    见“仓科”。

  • 主记主簿

    官名,东汉置,为郡太守属吏,掌簿录书记。《三国志·蜀书·刘巴传》注引《零陵先贤传》:“年十八,郡属户曹史主记主簿。”

  • 直事郎

    官名。①西晋省直事曹长官,六品。②北魏置,职掌、隶属不详。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七品上。值班的郎官,《后汉书·朱晖传》:“后数日,诏使直事郎问晖起居,太医视病,太官赐食。”郎,侍从官的通称,

  • 猫儿房

    宫廷祗应机构。明置,有近侍三、四人,专饲御前有名分之猫。凡皇帝所锺爱者,均加升管事职衔。雄猫叫“某小厮”,骟猫叫“某老爹”,雌猫叫“某丫头”。候有名封,则叫某管事,或直称猫管事,赏赐如中官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