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副尉

副尉

①汉朝西域副校尉简称。②散官名号。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置武散官,自正六品至从九品为昭武、振威、致果、翊麾、宣节、御侮、仁勇、陪戎八校尉及八副尉,其上阶为校尉,下阶为副尉。后代沿此制。宋朝有进武、进义、守阙进义、进勇、守阙进勇等副尉。金朝武散官有保义、进义二副尉,世宗大定十四年(1174)增设,为三十四阶之末二阶,分别为从九品上、下。元沿金制,武散官末二阶亦为保义副尉、进义副尉,从八品,敕授。③官名。金朝卫尉司副长官,从四品。协助中卫尉管理皇后宫事务。④清朝步军副尉之简称。详“步军副尉”。


官名。1、汉朝设西域都护和西域副校尉,副校尉简称副尉。《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西域都护加官,宣帝地节二年初置,以骑都尉、谏大夫使护西域三十六国,有副校尉,秩比二千石。”南朝梁任眆《丞相长沙宣武王碑》:“都护之威既弛,副尉之策已谢。”

2、唐朝武散官有昭武副尉,正六品下;振威副尉,从六品下;致果副尉,正七品下;翊麾副尉,从七品下;宣节副尉,正八品下;御侮副尉,从八品下;仁勇副尉,正九品下;陪戎副尉,从九品下。见《新唐书·百官一》。宋元沿用此制,明不设。见《宋史·职官九·武散官》、《通典·职官二二》。

3、清代武官名。守卫京师的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的下属有副尉,负责守卫巡警等事。《清史稿·职官四·步军营》:“所辖:翼尉(正三品)、副翼尉(从三品)、协尉(正四品)、副尉(正五品),满、蒙、汉军俱各八人。”

猜你喜欢

  • 领左右局领左右

    官名。北齐设置领左右局,属门下省。掌知朱华阁内诸事,宣传以下,白衣斋子已上皆主之。以领左右二人为主官,所属有左右直长四人。

  • 上林诏狱

    官署名,汉置,掌审理上林苑中的犯人。《汉书·成帝纪》:“罢上林诏狱。”注:“师古曰:《汉旧仪》云上林诏狱主治苑中禽兽宫馆事,属水衡。”意思是:掌审理苑中喂养禽兽、管理宫馆等人中的罪犯。上林诏狱属水衡都

  • 大丞相府帐内虞候都督

    武官名。宇文泰为西魏丞相时始置,掌领候骑,司侦察。《周书·韩果传》:“果性强记,所行之所,山川形势,备能记忆,……太祖(宇文泰)由是以果为虞候都督。每从征行,常领候骑,昼夜巡察,略不眠寝。”北周末杨坚

  • 小膳部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之。天官府膳部中大夫属官。周武帝建德二年(573),省六府诸司中大夫,以下大夫为长官,遂成为膳部次官。宣帝即位,六府诸司复置中大夫后,仍为属官。正三命。隋文帝开皇

  • 检校司空

    官名。唐代设此官,为散官,无职事;诏除,而非正式加官。参看《文献通考·职官十八》。宋也设此加官,散官无职事,而地位高于正职。见《宋史·职官九·检校官》。

  • 贵姬

    内官名。南朝宋明帝泰始三年(467)置,代“贵人”以为三夫人之一。陈朝亦置。内命妇名。南朝宋本以贵妃、贵嫔、贵人为三夫人,泰始三年(公元467年)省贵人置贵姬,以备三夫人之数,为皇帝之妾。南齐不置贵姬

  • 王府中直兵参军

    官名。南朝宋公府设中直兵参军,典领亲兵。梁始于皇弟皇子府设中直兵参军,陈沿置。北齐王府亦置此职。

  • 奏曹

    官署名。西汉丞相府所属职事机构。东汉三公府亦置,主奏议事,以掾主之,秩比三百石。郡县所置,掾秩百石。三国魏、吴沿置。官署名,西汉置,为丞相府诸曹之一。掌奏议事。东汉公府沿置,其长官称掾,秩比三百石,副

  • 并州司会

    官名。北周置。武帝平齐后,于建德六年(577)二月在并州置宫及六府官,此为六府主要官员,柳带韦以此兼并州总管府长史,实际主持并州的军政事务。建德六年十二月戊辰,废并州宫及六府,罢。参见“司会中大夫”。

  • 典牝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置,北周沿置。夏官府驾部中大夫属官,员一人,掌牝马的饲养,下设典牝中士以佐其职。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