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小臣

小臣

官名。商朝始置,周朝沿置。殷商至西周,为君王近臣,掌王命传达,参与辅政,地位颇尊。春秋时期为侍御阉官。随王征伐,侍待君王,奉命出使,率众劳役; 掌祭祀,宾客飨食之服位。《周礼》夏官有“小臣”,“上士四人”,“掌王之小命,诏相王之小法仪。掌三公及孤卿之复逆,正王之燕服位。王之燕出入,则前驱。大祭祀、朝觐,沃王盥。小祭祀、宾客、飨食、宾射,掌事,如太仆之法。掌士大夫之吊劳。凡大事,佐大仆”。


官名。1、周设此官,掌王小命,诏相王之小法仪等。《周礼·夏官·小臣》:“小臣,掌王之小命,诏相王之小法仪。掌三公及孤卿之复逆,正王之燕服位。王之燕出入,则前驱。如祭祀,朝觐,沃王盥;小祭祀,宾客飨食宾射,掌事如大(太)仆之法。掌士大夫之吊劳;凡大事,佐大仆。”

2、指内小臣,掌役太监,主阴事阴命。《国语·晋语二·骊姬谮杀太子申生》:“骊姬与犬肉,犬毙;饮小臣酒,亦毙。”注:“小臣官名,掌阴事阴命,阉士也。”

3、即少臣。小臣也称少臣。商和西周初期有此官,为朝官,掌奉命占卜、祭祀、田猎、征伐,有时还管耕种。

4、泛指地位低下的小官吏。

猜你喜欢

  • 县道

    少数民族居住的县叫道。《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列侯所食县曰国,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有蛮夷曰道。”《后汉书·百官五·县》:“凡县主蛮夷曰道。”

  • 职官

    ①做官之人,亦为文武百官的通称。《左传·定公四年》 : “职官五正。” 孔颖达疏: “刘炫云:‘职官五正’,职,主也; 正,长也。主官事者有五长。”②职守。《左传·成公九年》: “(晋景)公曰: ‘能

  • 警法司

    官署名。清末巡警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一年(1905)设。掌司法警察,负责国际警务交涉,调查政法民情,检查书刊报章等。辖司法、国际、调查、检阅四科。置郎中一人,总理司务,下设员外郎四人。三十二年,司撤,

  • 典书令

    官名。西晋王国属官,位在常侍下、侍郎上。东晋改居三军将军下,公侯伯子男诸国俱置。南朝宋、齐沿置。梁王、公、侯国亦置,掌管国相以下公文上奏。依诸国等级不同,自流外六班至流外一班不等。诸侯国可自行选补。十

  • 车令

    官名。战国韩置。主管车政的长官。《吕氏春秋·处方》:“昭厘侯至,诘车令。”官名。战国时韩国设置,为掌车之官,《吕氏春秋·处方篇》:“昭釐侯至,诘车令,各避舍。”

  • 牧长

    官名。① 西晋武帝初置,为王国之属官,其职掌不详。南朝宋沿置。②掌放牧之官吏。《史记·货殖列传》: “乌氏倮畜牧,及众,斥卖”,“秦始皇帝令倮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夫倮鄙人牧长”。唐朝置,为牧监

  • 都大提举茶场

    属名。宋朝都大提举茶场司长官。参见“都大提举茶马司”。

  • 四门直讲

    官名。国子监四门学置,唐朝有四员,掌佐博士、助教之职。官名,唐置,属国子监四门学,掌佐博士教授文武七品以上官员及侯、伯、子、男之子为学生者。共四人。见旧唐书·职官三·国子监》。

  • 京营

    军事编制。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始置,五军营、神机营、三千营三大营,因皆警卫京师,总称京营。每营选勋臣二人为提督。景泰元年(1450)选三营精锐立十团营。成化三年(1467)分为十二团营,嘉靖二十

  • 点检侍卫亲军马步司副点检

    官名。辽朝置。南面官,点检侍卫亲军马步司副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