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庆使司
官署名。元朝置,秩正三品,隶徽政院。设于武宗至大三年(1310)。置司使四员,同知、副使、丞各二员。辖寿和署、上都掌设署等机构。英宗至治三年(1323)罢。
官署名。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置,属徽政院。秩正三品。掌皇太后答己兴圣宫事宜。设章庆使四人,同知、副使、司丞各二人,经历、都事各二人,照磨、管勾各一人。所属有管领怯怜口诸色民匠都总管府、江浙等处财赋提举司、寿和署、管领本投下大都等路怯怜口民匠总管府等机构、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罢。
官署名。元朝置,秩正三品,隶徽政院。设于武宗至大三年(1310)。置司使四员,同知、副使、丞各二员。辖寿和署、上都掌设署等机构。英宗至治三年(1323)罢。
官署名。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置,属徽政院。秩正三品。掌皇太后答己兴圣宫事宜。设章庆使四人,同知、副使、司丞各二人,经历、都事各二人,照磨、管勾各一人。所属有管领怯怜口诸色民匠都总管府、江浙等处财赋提举司、寿和署、管领本投下大都等路怯怜口民匠总管府等机构、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罢。
官名。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翰林院书艺局置,掌抄写三元八节奏献祖宗神御表词及大礼毕奏谢诸宫观寺院表词、道场醮仪玉简,及抄写国书等事。
官名。唐太宗贞观二年(628)置,员一人,从五品上,为尚书左丞副贰,协掌尚书都省事务,监管吏、户、礼部诸司政务,举稽违、署符目、知直宿,位在诸司郎中上; 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左承务,咸亨元年(6
官名。唐玄宗开元元年(713)改洛州为河南府置,以亲王遥领之,从二品,掌宣德化,岁以上佐巡属县, 观风俗、 录囚、 恤鳏寡; 天宝元年(741)改名东都牧。宋朝不常置,北宋前期为二品官。官名。唐显庆二
郎官别称。《汉书·杨敞传附杨恽》:“郎官故事,令郎出钱市财用,给文书,乃得出,名曰‘山郎’。”后因豪富郎日出游戏,贿赂公行,宣帝时杨恽为中郎将,罢之。指掌护卫而不值班的郎官。汉朝光禄勋属下掌护卫的郎官
官署名。辽朝永昌宫下属机构,掌马群畜养蕃息之事。置侍中、敞史等职。
文书名。明朝始行之上行文。凡内外衙门向皇帝报告关系政务之公事时使用。(私事用“奏本”)清初明确规定,公事用题本,盖章; 私事用奏本,不盖印。然实际运用中并不十分严格。乾隆十三年(1748)废止奏本,公
官名。①清朝内务府会计司之主官。额设二人。掌司事。② 清末学部会计司之主官。额设二人。掌理司务。
官名。也是官署名,秦有将作少府,汉景帝时改称将作大匠。掌修作宗庙、路寝、宫室、陵园土木工程。此后,历代多设此官。梁叫大匠卿,北齐有将作寺,隋初称将作寺,后改称将作监;唐宋沿其制。辽设将作监;金称少府监
散官名。金、元皆置为司天散官。金为二十五阶之第五阶,秩正五品中。元十四阶之二阶,秩正四品。官名,也是官阶名。金朝的司天翰林官,自从四品始,以下分为(二)十五阶。正五品中,称明时大夫。见《金史·百官一》
官名。元置,为侍正府的佐官,见“侍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