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郎将

郎将

官名。① “中郎将”的省称。② 隋朝诸卫府各置郎将为副贰,诸鹰扬府置鹰扬郎将、鹰击郎将为长贰,又有折冲郎将、果毅郎将统骁果宿卫。唐朝唯于亲、勋、翊三卫府置左、右郎将各一员,为中郎将之贰。宋朝为环卫官,左右金吾卫、左右卫、左右千牛卫皆置,位次中郎将,无职掌,无定员,多以宗室为之,或为武臣赠典及武官责降散官。详见有关各条。


1、中郎将的省称。秦汉时为主宿卫的武官。《后汉书·皇后纪》:“统从兄会袭安阳侯,为虎贲中郎将;又封统弟秉为淯阳侯。宗族皆列校、郎将。”参看“中郎将”、“虎贲中郎将”条。

2、郎与将的合称。《后汉书·光武帝纪》:“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论衡·初禀》:“吏秩百石以上、王侯以下,郎将、大夫以至元士,外及刺史、太守、居禄秩之吏,禀富贵之命。”

3、北周实行府兵制,每府一郎将主之。隋用其制,每府之兵皆有郎将、副将。唐朝十六卫及太子左右六率府,都有郎将,为五品官。见《文献通考·兵制》。

猜你喜欢

  • 法制院参事

    官名。清末内阁法制院属官。宣统三年(1911)五月设。无定额,奏任。分任本院法律法令之起草与审议。

  • 若卢狱官

    官名,泛指若卢令丞等。《后汉书·孝和帝纪》:“已丑,复置若卢狱官。”注:“《汉旧仪》曰,主鞫将相大臣也。”

  • 府阴阳学正术

    阴阳学教官名。明清时设于府阴阳学,明制秩从九品,清制未入流。参见“阴阳学”。

  • 解任

    官制用语。官员因故交卸公务,离任或卸职称解任。清朝定制,凡革职,裁缺,请假,丁忧,终养等官员。请准后,交卸篆务后即可离任。督抚解任,接到吏部文书方准交卸离任。外官布政使以下道、府盐厅、州、县官,具题解

  • 二等侍卫

    官名。清朝侍卫中之第二等,武职正四品。由上三旗子弟中才武出众者充任。掌宫廷宿卫及随扈皇帝之事。顺治元年 (1644) 定制: 每旗五十人,共一百五十人。雍正五年 (1727) 始定,武进士一甲二、三名

  • 秘书卿

    官名。元代秘书监的长官,其地位在秘书监太监、少监之上。见“秘书监(2)”。

  • 宣诏省

    官署名。渤海国置,左相、左平章事、侍中、左常侍、谏议居之。

  • 手本

    ①文书名。明、清之平行文。政府平行机关间行文时使用。如清康熙(1662—1722)时翰林院典簿厅为纂修实录,拟补缮写满字撰文中书事,行文内阁典籍厅时用之。② 明、清下级官员谒见上级时所呈递的名帖。清朝

  • 指泊所

    海关海事部理船科与港务班的洋员。见“海事部”。

  • 七色补官人

    又称“非泛补官人”。即宋朝七种通过特殊途径补授官职的人。一为宗室女婿曾得解者,二为皇室贵族女婿和捧香人,三为官员异姓缌麻以上亲属该享受恩泽者,四为阵亡人女婿,五为上书献颂、文理可采之士人,六为随从出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