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署名。明朝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洪武十七年 (1374) 置大使一人,正九品。二十八年改置大使一人,正五品,左、右副使各一人,从五品。后改置掌印太监一员,总理、佥书、掌司、写字、监工无定员。掌宫内食用
官名。北齐置,掌右龙局。从九品。
清朝吏部铨选制度。乃补授官员之方法。按官员铨选章制规定,凡应具题补授之官员出缺,某上司在应补或应升此缺人员中拣选,题请补用,称题补。
官名,汉置,属将作少府,掌治宫室。有丞。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将作少府》,参看“将作少府”条。
官名。宋朝初年,每大军出征则置为统帅,下设副都部署、都监、钤辖等官。后避英宗赵曙名讳,改称行营都总管。武官名。五代后梁时为行营都统的佐官(见“行营都统”条),后唐时亦置,则为总掌行营事务之官。《资治通
蒙藏事务局的直属机关。北洋政府设置,掌理研究和调查有关蒙藏一切事宜。
官场用语。宋朝士大夫向朝廷大臣所上长篇文字,称为长书。
官名。南朝置,见“郡军府参军”。
官名。北齐置。长秋寺次官,四品上。由宦者担任。
官署名。北洋政府时期设置,见“县实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