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饔人

饔人

官名。春秋时齐国置。掌饮食烹调。《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公膳日汉鸡,饔人窃更之以鹜。”杨伯峻注: “饔人,主割烹之事者”。《昭公二十五年》:“及季姒与饔人檀通”。杜预注: “饔人,食官”。


官名。周设此官,分内饔、外饔,掌割烹煎和等事。《周礼·天官·内饔》:“内饔掌王及后、世子膳羞之割烹煎和之事……凡王之好赐肉脩。则饔人共之。”共:供。

猜你喜欢

  • 大使

    官名。①代表帝王的特派使臣。《礼记·月令》孟秋之月:“毋以割地,行大使,出大币”。《魏书·世宗纪》正始二年六月甲子,“诏尚书李崇、太府卿于忠、散骑常侍游肇、谏议大夫邓羡,崇、忠使持节并兼侍中,羡兼黄门

  • 管理杭州织造

    官名。清朝内务府广储司所辖负责杭州织造官员,由司员内奏简。

  • 东曹属

    丞相府僚属名。汉朝置,三国、西晋沿置,秩二百石。协助东曹掾管理二千石长吏任免事务。不置掾时,即为东曹主官。详见“东曹”。官名,汉置,为公府属官,位在掾下,掾为正,属为副,佐掾掌二千石长吏的任命和调动,

  • 清浊

    官职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职有清、浊之分,士族高门只出任与自己身分相适的“清官”,寒门则只能任“浊官”。由浊官迁任清官,则可大大提高其社会地位,故当时“其官唯论清浊,从浊官得微清,则胜于转”(《隋书

  • 饭上人

    官名。亦称“尚膳”。清朝内务府御茶膳房之属员。顺治元年 (1644) 设,共三十五人,隶属于总领。分掌宫内备办饮食及典礼筵宴酒席之事。雍正元年 (1723) 定授三等侍卫六人,蓝翎侍卫七人,称“饭上侍

  • 盛京礼部侍郎

    官名。清朝盛京礼部长官。额设一人,满缺,秩正二品。总掌部务。

  • 法制院参议

    官名。清末内阁法制院属官。宣统三年(1911)五月设。额设四人,简任。掌起草与审议各类法律法令。

  • 执秩

    官名。春秋晋置。掌爵秩。《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作执秩以正其官。”杜预注: “执秩,主爵秩之官”。官名,掌管爵秩。《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作执秩以正其官。”注:“执秩,主爵秩之官。”

  • 西山采材司马

    官名。北魏置。掌西山材木的采伐。《魏书·灵徵志》: “有司奏西山采材司马张神和上言司空谷木连理。”

  • 同统制

    官名。南宋初年置,为诸屯驻大军统兵官,位在统制下、副统制上。武官名。南宋置,为统制的副职,见“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