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六月六节

六月六节

参见“更六兀”(1048页)。

猜你喜欢

  • 克食

    满语音译。“恩赐”的意思。涉及此词的清事记载,有的因词中有“食”字样,误解作食品,如说“赐克食几次”,实属叠用汉、满文的“赐赐”两字。若表达原语意,应作:蒙克食(恩赐)御膳若干品。

  • 河防通议

    书名。元代回回学者瞻思(1277—1351)编撰。成书于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是一部治理黄河的历史文献。本书系将宋代沈立《河防通议》及金代都水监《河防通议》合并、重新编订而成。分6门,门各有目,

  • 杨九乍

    明代“凉山三雄”之一。彝族。万历(1573—1619)前期四川雷波头目。万历十五年(1587),伙同四川邛部土司(治今四川越西县东北)所属腻乃酋长撒假,黄螂头目安兴抢掠营丁、赖因、烟溪等地,掳去李永政

  • 岗日宁东

    珞巴族博嘎尔部落方言音译,意为神石。旧时珞巴习俗。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米林县以南的珞瑜地方。在每个氏族的重要村子外,均设有一块巨石,凡出征进行氏族复仇和胜利归来的庆祝活动及氏族首领的任职仪式等,均在此举行

  • 柴册仪

    契丹传统礼仪。早年,于选举部落联盟首领时举行,开国后沿袭,演化为皇帝登基仪式。相传于遥辇氏阻午可汗时制定。新帝接位,积薪为坛,受群臣玉册,燔柴祀天。具体仪式有两记。《燕北录》载:先于契丹宫内选择9人,

  • 也孙帖木儿

    见“也孙铁木儿”(143页)。

  • 班禅博克多

    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驻锡扎什伦布寺最高活佛的称号。“班”梵语“班智达”一词简称,意为“通晓五明之学者”;“禅”藏语音译,意为“大”;“博克多”(或博克达)蒙语音译,意为“圣者”。明崇祯十五年(164

  • 麻魁

    西夏女兵名。党项羌妇女强悍好斗,常参预部族间的复仇。结仇者因力小不能复者,集邻族妇人,享以牛羊酒食,趋仇家纵火,焚其庐舍。夏俗敌女兵不祥,辄避去。

  • 宁祺寺

    召庙名。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西北太平街。亦称和硕乃召,俗称太平召。康熙六十一年(1722),土默特两旗官兵捐资兴建。乾隆元年(1736)规定,土默特旗遣4名喇嘛到多伦诺尔召内念经,如有缺额,由该寺

  • 尚结赞

    ?—796吐蕃大臣。又作尚赞诺囊。吐蕃赤松德赞赞普(755—797年在位)时大臣。属那囊氏家族。主张唐蕃和好,反对大相尚结息侵唐,建议赞普与唐定界明约,以息边人,被采纳,唐建中三年(782),罢尚结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