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卑南语

卑南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卑南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使用人口约有6千余,居住在卑南溪以南,知本溪以北的海岸区域,包括台东市南王里,台东县卑南乡下槟榔、上槟榔、初鹿、美农等村;台东镇知本、建和、利嘉、太平等村和宝桑里。分南王方言和其他方言。南王方言使用于台东市南王里;其他方言可以分为下槟榔、上槟榔、初鹿、知本、建和、利嘉、太平、美农、宝桑等次方言,下槟榔、上槟榔、初鹿、美农等次方言使用于台东县卑南乡,知本、建和、利嘉、太平、宝桑等次方言使用于台东县台东镇。卑南语有辅音18个、元音4个。多音节词重音的位置一般在最后一个音节上。卑南语属粘着型,词干加前缀、中缀和后缀或词干的重叠为主要的构词和构形方式。词类有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动词、副词、连词、助词、介词、叹词10类。名词有一般名词和人名专有名词,前加不同的格助词表示主格、属格、宾格形式。人称代词有数、格形式。形容词有ma—型和无ma—型两类。动词有主动态、被动态、使动态;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一般体、进行体;陈述式、命令式等形式。句子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基本语序为谓语动词往往在句首,主语在后,宾语可以在主语之前或后,因各有不同的格助词表示。限定、修饰成分一般在被限定、修饰成分之前。

猜你喜欢

  • 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左翼右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在都尔根诺尔之南,东至沙尔丹接本部左翼左旗及军台界,西至库克赛尔接本部中右翼末旗及中后右翼左旗界,南至得尔毕乌兰赛尔接本部左中旗及右翼后旗界,北至察汉赛尔接军台及札哈沁游牧界。有

  • 银术可

    见“完颜永蹈”(1151页)。

  • 术忽

    参见“中国犹太人”(297页)。

  • 评皇券牒

    俗称《过山榜》。瑶族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历史文献。又叫《盘古皇圣牒》、《南京平王敕下古榜文》、《白箓敕帖》、《盘古圣皇榜文券牒》等等。迄今已发现百余件,有木刻印、石印、油印和手抄本,分折叠、卷幅、书本式

  • 正统北狩事迹

    见“正统临戎录”(480页)。

  • 前燕文明帝

    见“慕容皝”(2439页)。

  • 游子远

    前赵主刘曜谋臣。光初三年(320)六月,赵将解虎及长水校尉尹车结巴人首领句徐、厍(“厍”音“舍”)彭谋反,事觉,皆伏诛。巴众尽举兵,四山氐、羌、羯应之者30余万,关中大乱。子远时任光禄大夫,献“抚剿兼

  • 司伦

    藏语音译,又作伦庆。原西藏地方政府一种非常设性官职名。为达赖喇嘛和※噶厦间的承转者。通常由俗官充任。1912年,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为辅助自己综理政务而增设。当时由夏扎与雪康二※噶伦升任,后例由达

  • 宁江州

    辽代地名。辽道宗清宁四年(1058)建。治所地有诸说:一指吉林省扶余县北伯都纳古城;一指该县东南小城子古城;一指县东榆树沟;一指更东之新城局石头城子古城;一指榆树县南大坡古城;一指永吉县北乌拉街;一指

  • 儿皇帝

    五代时后晋高祖石敬瑭对契丹皇帝自践称呼。辽太宗天显十一年(936),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据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反后唐,受后唐末帝李从珂大兵讨伐,乃遣使向契丹“赍表乞师,愿为臣子”。※耶律德光亲率5万骑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