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察哈尔正红旗

察哈尔正红旗

清察哈尔八旗之一。由康熙十四年(1675)迁置宣大边外的察哈尔部众及以后陆续来降的喀尔喀、厄鲁特部众合编而成,不设札萨克,由清廷派总管管理。是为总管旗。位于张家口外,东至察哈尔正黄旗界,西邻察哈尔镶红旗,南接太仆寺右翼牧厂,北抵四子部落。总管驻古尔板拖罗海山。其地约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东南察哈尔右翼中旗一带。

猜你喜欢

  • 巴者万户府

    明代乌思藏地方官署名。建置年代不详,其地在今西藏昂仁以西地区。史载洪武十四年(1381)十二日,遣人泐明出使西域之宗随入朝贡方物,赐其使。

  • 莫何川

    古地名。吐谷浑族聚居地之一。又作伏罗川、慕贺川。地在今青海贵德西南巴卡尔河(一说在甘肃洮河上游之波尔波河一带)晋义熙元年(405),吐谷浑王树洛干嗣立后,因遭西秦攻击,率所部数千家奔保其地,遂以此地为

  • 反歌

    苗族民歌。多为揭露官吏、地主或商人剥削、欺压百姓及民众奋起反抗等内容。大都包括起义斗争经过或颂扬民族英雄等内容。如《张秀眉之歌》(又称《十八年反政》)、“九松之歌”、“吴八月之歌”等,都真实地反映了历

  • 努努

    部分瑶族自称。他称“背陇瑶”。分布于广西凌云、巴马、田林、凤山、东兰等县。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 刀斧之讳

    古代蒙古社会禁忌之一。蒙古人素敬火,视之为幸福和财富的赐予者,是纯洁的象征,可祛除不祥,是每家每户的保护者,故视火为神圣,禁止用刀触火,用刀到锅中取肉,或在火旁用斧头砍物。认为这样火就不会熄灭,故凡违

  • 乌尔会河之战

    清军与准噶尔部噶尔丹的一次战役。康熙二十九年(1690)六月,噶尔丹统兵3万,窜入内蒙古汛界乌尔会河东地区劫掠,与清理藩院尚书阿尔尼军相遇,交战。阿尔尼先以蒙古勇士200余出击,复令喀尔喀兵500百夺

  • 吕婆楼

    十六国时期前秦大臣。略阳(治今甘肃秦安东南)氐人。先世为略阳氐豪帅。苻生时(355—357年在位)为侍中、左大将军、尚书等。时人称其才识明达,令行禁止,有王佐之才。曾荐举王猛于苻坚。前秦寿元三年(35

  • 孛苦江军民万户府

    元地方政区名。孛苦江,清文献作布固江或布呼江(“布固”,满语,“鹿”之意)。元代在水达达女真地所设五个军民万户府之一。先属开元路,后归水达达路。所在和治所众说不一。有说在今黑龙江下游博朗湖地区(内有的

  • 盖平县

    清地名。康熙三年(1664)置。位于奉天府西南,治今辽宁盖县。境域东西112里,南北145里。东至凤城,西滨辽东湾,南临复州,北界海城。汉属辽东郡。魏属平州。晋、隋为高句丽地。唐置盖州。辽为奉国军。金

  • 毛拉·比拉勒

    约1823—1899清代新疆维吾尔族诗人、历史学家。一译毛拉·比拉利。全名毛拉比拉勒·本·毛拉玉素甫。笔名纳孜姆。宁远(今伊宁)人。出身于靴匠(一作书记员)家庭。幼年时受父亲启蒙教育,养成好学深思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