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顶
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维吾尔族。喀什噶尔(今喀什)人。大和卓木※布拉呢敦孙,萨木萨克和卓之子。早年与兄※张格尔寄居浩罕。后因不堪忍受浩罕伯克薄待,与张格尔相约脱逃。道光四年(1824),随张格尔纠集党徒,窜犯新疆图木舒克、乌鲁克卡伦,谋据喀什噶尔,被清军游击刘发垣击败。翌年,受遣往痕都斯坦借兵,未遂。九月,在前往托古斯托罗途中病故。
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维吾尔族。喀什噶尔(今喀什)人。大和卓木※布拉呢敦孙,萨木萨克和卓之子。早年与兄※张格尔寄居浩罕。后因不堪忍受浩罕伯克薄待,与张格尔相约脱逃。道光四年(1824),随张格尔纠集党徒,窜犯新疆图木舒克、乌鲁克卡伦,谋据喀什噶尔,被清军游击刘发垣击败。翌年,受遣往痕都斯坦借兵,未遂。九月,在前往托古斯托罗途中病故。
云南西部南甸、干崖、陇川、芒市、遮放、盏达、勐卯等傣族土司衙门的属官。由土司委任其近亲及亲信充任,按年龄、资望、亲疏分为“勐”、“准”、“印”3个不同等级,职能是处理土司衙门的临时事务,审理民刑诉讼,
1729—1796清代文人。字子明。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五世孙,理事官瑚玐长子。乾隆十三年(1748),出继辅国公经照为孙。三十一年(1766),授右翼宗学副管。四十年
见“伊列河”(804页)。
清代新疆迪化州军事长官。统辖乌鲁木齐、巴里坤、古城、吐鲁番、库尔喀喇乌苏,哈密等处满、汉官兵。乾隆三十八年(1773)由参赞大臣改置。驻巩宁城(乌鲁木齐满城)。下设副都统、办事大臣、帮办大臣、领队大臣
著名伊斯兰教古寺之一。亦称清净寺,俗称麒麟寺。寺址在泉州通淮门大街。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元、明、清三代均重修。占地十余亩。寺内有层楼、高塔,大殿用白花岗石砌成,殿之圆顶上端以及四周壁上
渤海国宗王。高王※大祚荣子,武王大武艺弟。唐开元十三年(725),奉武王命朝唐,被唐封为左威卫员外将军,留侍宿卫。越一年,改封襄平县开国男,遣返渤海。
金代对长白山山神所加的封号。大定十二年(1172),金廷以长白山为“兴王之地”,以此爵号封山神,并在山北建庙宇。十五年(1175)三月,遣使、副使各1员,诣会宁府,向此山备礼致祭。礼用三献,如祭狱镇。
布依语音译,意为“把事田”。旧时布依族部分地区残存的领主经济土地制度。流行于黔南罗甸、望谟、贞丰等地。为※亭目分给属下土职人员如师爷、总内把事、老总头、把事的职份田。以其田所产作为亭目支付给他们的薪俸
书名。全称《大昭寺志水晶鉴》。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1617—1682年)撰。成书于1645年。全书21页,收在《五世达赖全集》。另有单行本传世。主要记载吐蕃松赞干布时建大昭寺始末。该书对唐以来藏族历
金末大臣。又作曳剌粘古。契丹族。官右宣徽提点近侍局事。天兴元年(1232),蒙古军大举攻金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哀宗求和不成,欲起用白华为右司郎中,遣其至华所问计,华力主弃汴外走,被采纳。翌年正月,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