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撒里畏兀儿东迁

撒里畏兀儿东迁

明代裕固族向东迁徙的重大事件。始自明初,迄于嘉靖初年,历时约一个半世纪。明初,分布于关西各卫(安定、阿端、曲先、罕东)的撒里畏兀儿人与部分蒙古部落,由于受吐鲁番察哈台后王的侵扰,各卫统治者之间互相攻杀,笃信佛教的撒里畏兀儿人与穆斯林之间的激烈争斗,以及严重的自然灾害,相继东迁至嘉峪关内肃州(今酒泉)、甘州(今张掖)一带住牧。民间传说自西至哈至(地名待考)迁至八字墩草原。史载明正统十一年(1446),甘肃镇总兵官任礼收沙州卫全部徙甘州南山。十四年(1449)后,阿端卫部众随曲先卫东迁肃州塞内。正德七年(1512),曲先卫由药王滩移徙肃州塞内。同年,安定卫由昔儿丁散徙属肃州管辖的八字墩草原。正德十一年(1516),罕东左卫由沙州相率徙肃州塞内。嘉靖七年(1528),罕东卫由故敦煌郡地移居甘州南山。徙居肃州的各卫,分别游牧于今摆浪河以西至酒泉的广大地区,成为后来裕固族的亚拉格家(家即部落)、贺郎格家、西八个家讲西部裕固语的各部落。徙居甘州的各卫,分别游牧于今黑河以西至高台、摆浪河地区,成为后来裕固族的大头目家、五个家、罗儿家、杨哥家、东八个家,四个马家讲东部裕固语的各部落。

猜你喜欢

  • 殊保

    见“阻卜”(1259页)。

  • 奇沙州都督府

    唐代设于西域地区的羁縻机构。高宗龙朔元年(661),以护时犍(一作护特健)国遏蜜城(约位于今阿富汗迈马纳东北)置。以其王为都督,职位世袭。下辖沛隶(一作沛薄)、大秦2州。隶安西都护府管辖。

  • 蒙古衙门

    官署名。理藩院前身。后金、清廷用以管理、控驭漠南游牧蒙古(内蒙古)各部而设。当成立于天聪六年(1632,一说崇德元年,1636)。承政,初为阿什达尔汉、达雅齐塔布囊;其参政,初为尼堪(纳喇氏)、扈什布

  • 十家牌法

    政治制度名。明朝在赣南畲族地区实行的统治措施之一。又称“十家连坐”。明正德年间(1506—1521) ,赣南畲、汉人民曾掀起大规模的反抗斗争,清王朝派王守仁进行军事镇压的同时,又在城乡普遍推行此法。“

  • 南蛮校尉

    晋及南朝所设治理“南蛮”之职官。始自晋武帝泰始年间(265—274),据《晋书》载:“武帝置南蛮校尉于襄阳”。后设置地点有所变化。有晋一代该职多由荆州刺史兼领,也有由郡守兼领或另委人充任。准于立府,下

  • 视罴

    368—400晋代吐谷浑王。姓吐谷浑氏。※视连长子。太元十五年(390),父卒,嗣立。史称其“性英果,有雄略”,吸收汉族文化,广纳秦陇一带汉族士人,增设司马、博士等官职。厉兵秣马,拥兵2万,欲出击秦、

  • 阴山岩画

    分布于内蒙古境内阴山山脉西段狼山中。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古岩画宝库。多刻画于断崖立壁、山巅巨石之上,形成密集的岩画群。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已提及。1976年以来,内蒙古文物考古工作者又有大批发现。据研究

  • 作星

    见“花婆”(997页)。

  • 罗玛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西藏那曲县境内,东与功德林活佛所辖部落相连,南接达雄县,西邻托如部落。地处今那曲镇东南。原为“羌日六部”中雄索部落的一部分,后雄索分为南北两部落,该部为南方部落,故名“罗玛”。由罗玛让学

  • 赵全

    ?—1570明代移居土默特的白莲教首领。蒙古名仪绷(仪宾之意)。汉族。大同阳和(今山西阳高)人。嘉靖三十三年(1554),与李自馨、王廷辅等白莲教首领30余人投东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与先期投俺答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