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玉壁之战

玉壁之战

南北朝时东西魏军的一次战役。玉壁位于今山西稷山县西南。西魏大统四年(538),骠骑将军李思政以此地险要筑城,并自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东北)移镇之。后徙并州刺史,仍侨治于此。八年(542),思政回镇弘农,举晋州刺史韦孝宽(时晋州属东魏,遥领之)代镇玉壁,得到丞相宇文泰允准。十二年(东魏武定四年,546)九月,东魏丞相高欢率军10余万西进围攻玉壁,欲拔除西魏在汾水下流的军事要地。十月,昼夜攻城不息,在城南起土山,准备乘之以入,遭致失败后,又凿地为10道,采用术士李业兴孤虚法(即避孤击虚战术),聚攻其北。孝宽随机拒之,掘长堑,至其地道,选兵屯堑上,待东魏兵每穿地至堑,即擒杀之。又于堑外积柴贮水,伺东魏军潜至即举火烧毙之。高欢用尽种种攻城办法,皆无效,并失土山,苦攻50日,士卒战及病死者共7万人,高欢亦智尽力竭病倒,十一月,被迫解围而去。此役,史称“玉壁之战”。

猜你喜欢

  • 旧土尔扈特部南路左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三十六年(1771)置,渥巴锡汗从弟一等台吉伯尔哈什哈裔。初驻牧斋尔(今新疆托里及裕民县一带)。三十八年(1773)徙居珠勒都斯(今焉耆西北)。设1佐领。隶乌讷恩素珠克图南路盟

  • 和硕特西左翼后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宗科札萨克旗。雍正元年(1723),哈尔噶斯拒从罗卜藏丹津叛清。三年,授札萨克一等台吉,建旗。下设佐领1。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赐世袭。牧地跨柴达木河。

  • 姑苏山

    山名。又名姑胥、姑余。在今苏州市西南。吴王阖闾在其上筑台,称姑苏台,又名胥台,后吴王夫差又于台上建春宵宫。周敬王三十七年(前483),越国攻吴,焚毁其台。周元王三年(前473),越军又一次大破吴国,吴

  • 挤奶舞

    蒙古族传统民间舞蹈之一。以模仿挤奶动作,故名。劳动之余,青年妇女在轻快的节奏中翩翩起舞,模仿挤奶过程中的各种动作,舞姿优美轻柔,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抒情风味,尤以抖肩,翻腕等动作著称。表现出蒙古族劳动

  • 克勒底雅

    清代新疆地名。今于田县所在地。又称克里雅、克里野。其南有克勒底雅山,是从新疆进入西藏的重要通路。因山道崎岖,淤沙积雪,烟瘴逼人,行人稀少。康熙五十六年(1717),准噶尔部大策凌敦多布即经由此路侵袭西

  • 西尔达克沁

    见于《蒙古青史》,即“撒尔塔”(2491页)。

  • 按班

    见“昂邦”(1412页)。

  • 驼宁

    见“萧挞凛”(1997页)。

  • 音同

    又译同音。西夏文字书。西夏党项人令��犬长、罗瑞灵长编著,后经学士兀罗文信、梁德养等多次修定。现存有两种版本。一种为西夏正德六年(1132)义长校勘。木刻本,蝴蝶装,页面2

  • 江卡

    地名。今属芒康。东至巴塘,南邻盐井,西界科麦,北抵贡觉。金沙江与澜沧江之分水岭,世称宁静山(今芒康山)。为川、滇入藏大道。元延祐(1314—1320)间,被蒙古人占领,建春绷寺。明正统九年(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