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耶律安端

耶律安端

?—953

辽宗室。又作阿敦。字猥隐。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四弟,为契丹开国初“诸弟之乱”参与者。时见长兄阿保机废止世选称帝,大权总揽,心中不服,与兄剌葛、迭剌、寅底石等联合,于太祖五年(911)至七年(913)数次谋反,成为契丹开国伊始首次重大政治事件。五年五月,始谋,因妻粘睦姑告发,未得行动。翌年十月,举兵反,据西山以阻阿保机归路,后因势单不支,罢兵谢罪。第三年再反,亲领兵至阿保机处,伪称入觐,欲加暗害,未成。继而发生恶战,兵趋阿保机行宫,夺走祖先神帐,劫西楼(即上京),烧毁阿保机称帝所建明王楼,其势颇甚,中经数战,乱平,被擒。战乱导致饥馑,史载时状:“士卒煮马驹,采野菜以为食,孳畜道毙者十七八,物价十倍。”“民间昔有万马,今皆徒步”(《辽史》卷1)。辽初族内斗争激烈,可见一斑。太祖八年(914)正月,因父老群臣说情,以“性本庸弱,为剌葛所使” (同上)为由, “杖而释之”。神册三年(918)正月,受任大内惕隐,掌皇族政教。奉命南下攻取云州(今山西大同)。天赞四年(925)十二月,随阿保机伐渤海,为先锋领万骑破渤海军3万,获首功。天显元年(926)正月,渤海亡。三月,安边(前苏联滨海地区奥耳加)、定理(前苏联苏昌)、鄚颉(今黑龙江哈尔滨市郊阿城)三府叛乱,受命平定,诛安边府叛帅2人。辽太宗时,会同六年(943)十二月,随同耶律德光南下攻讨后晋,由沧(今河北沧县附近)、恒(今河北正定)、易(今河北易县)、定(今河北定县)分道进军。逾年正月,过雁门关,围忻(今山西忻县)、代(今山西代县),迫使后晋遣使求和。正值胜时,患疾,北归。大同元年(947)四月,太宗猝卒军中,为争位,辽宗室内讧,他见状与侄刘哥投附耶律倍子阮,拥其接位,此举违背淳钦皇太后意愿,与之战于泰德泉,几战亡,为刘哥所救。九月,受新帝世宗封“明王”(一说“伟王”),主持东丹国。后因子察割谋反,杀世宗,穆宗耶律璟立后,赦通谋罪,放归乡里。应历二年十二月辛亥(953年1月18日)卒。

猜你喜欢

  • 古贲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四年(1406)置。《满洲源流考》作喀本河卫,并说呼伦布裕尔(今海拉尔市)北340里有喀本河流域。

  • 和雇和买

    见“和雇”(1445页)与“和买”(1442页)。

  • 俟力发

    见“俟利发”(1690页)。

  • 马祖常

    1279—1338元朝大臣,文士。字伯庸。居光州(治今河南潢川)。先世为汪古部人。礼部尚书※马月合乃曾孙,漳州路总管府同知马润之子。7岁知学,及长,益笃学。师蜀儒张䇓,备受器重。仁宗延祐

  • 农桑辑要

    书名。元司农司编纂。参加编撰或修订的有孟祺、畅师文、苗好谦等人。7卷。成书于世祖至元十年(1273)。内容包括典训、耕垦、播种、裁桑、养蚕、瓜菜、果实、竹木、药草、孳畜、岁用、杂事等项。多辑自《齐民要

  • 绕三灵

    白族传统歌舞集会。白族称“观三南”。每年夏历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以村为单位组成数十人乃至上百人的歌舞队伍。两前导手执杨柳枝和牦牛尾或花手巾,即兴而歌,其后紧随乐队,唱队,舞队,沿着洱海边的村寨载歌载

  • 阿敦达

    清代官名。满语音译,“阿敦”意为“牧群、马群”,“达”意为“头目”、“首领”,即是管马群的头目,汉译“牧长”。是太仆寺、上驷院及旗王府所置的官员,掌放牧、繁衍、训练马匹等事。从六品。

  • 吉贝

    亦称“古贝”,源于梵语,意即棉花。我国华南和西南民族地区很早就种植多年生棉,《岭外代答》:“吉贝木,如低小桑枝,萼类芙蓉花之心,叶皆细茸,絮长半寸许,宛如柳绵”;魏人孟康注《汉书》:“闽人以绵花为吉贝

  • 王田

    17世纪初荷兰殖民主义在台湾所霸占的田地。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台湾后,下令把台湾土地收归荷兰东印度公司所有,并按土地沃瘠分为上、中、下三等,招募汉人和高山族人耕垦,供给耕牛、农具、籽种和修筑陂塘堤圳之费

  • 滨海女直

    即“东海女真”(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