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蒙古源流

蒙古源流

书名。蒙古编年史。原名音译《哈敦·温都苏鲁·额尔德尼因·托卜赤》,汉译作《诸汗根源之珍宝史纲》,简称《珍宝史纲》,今通称《蒙古源流》。东蒙古鄂尔多斯部乌审旗※萨囊彻辰以蒙文撰写。成书于康熙元年(1662)。作者汇集《本义必用经》、《红册》、《白史》、《汗统记》、《大黄史》等7种蒙、藏文典籍、重要蒙文史料以及民间口传、史话等,并结合自身经历、见闻综括成书。内容广泛,记述世界的形成,佛教的起源和传播,印度、西藏诸王世系,蒙古古代史,成吉思汗的业绩,元朝诸帝,忽必烈兴佛教,元惠宗(顺帝)失国,北元汗系,东西蒙古之间的斗争,达延汗统一蒙古,后金的兴起及征服蒙古各部等,书首尾有前言和跋语。该书是17世纪蒙古编年史中最完整的代表作,与《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同被誉为蒙古三大历史著作。其后半部是研究明代蒙古各部及其社会制度、政治、经济、军事、蒙汉关系、蒙藏关系、蒙古佛教史的重要历史文献。作者有渊博的知识和史学、文学修养,其收录的民间传说、诗歌和谚语,丰富多彩,语言生动,故亦是研究蒙古语言和文学的重要资料。本书的内容、体例对后世的蒙古文史著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书后即在蒙古族中广为传抄,至今发现十几种抄本流传国内外。原书未分章节,各国在刊行或转译时将其分成3、 8、 10等不同章卷。乾隆三十一年(1766),喀尔喀亲王成衮扎布将其家传抄本进呈乾隆帝。四十二年(1777),馆臣奉敕译成满文,并由满文转译为汉文,分8卷,名《钦定蒙古源流》,收入《四库全书》。1933年经沈曾植、张尔田校勘注释,刊行《蒙古源流笺证》8卷。1961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据喀尔喀土谢图汗家藏古抄本,校以鄂尔多斯抄本和该国图书馆收藏的另一抄本,在乌兰巴托出版,称库伦本。1962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将伊克昭盟鄂托克旗阿拉克勒德陵地方发现的抄本影印出版。此外,俄国人施密特将其收藏抄本于1829年在圣彼得堡出版,称施密特本。1981年,内蒙古学者道润梯步据蒙文抄本重译为汉文。以满、汉、德、日等文字翻译出版的书近20种。从18世纪开始,国内外先后对此书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的论著和注释。1962年,在呼和浩特举地了《蒙古源流》成书300周年纪念会。

猜你喜欢

  • 刘承勋

    ?—951五代后汉宗室。西突厥别部沙陀人。后汉高祖※刘知远幼子。天福十二年(947)四月,授右卫大将军。乾祐元年(948),兄刘承祐继位,加检校太尉、同平章事,遥领兴元尹,寻代侯益为开封尹,进位检校太

  • 吴克忠

    ?—1449明朝将领。原名也都帖木儿(伊勒都特穆尔),一说又名伯克。《明史》称其汉名为(吴)答兰,后更名吴克忠。蒙古族。※把都帖木儿(吴允诚)子。明初,居甘肃塞外。永乐三年(1405),随父投明朝,奉

  • 傣拳

    傣族传统民族武术。流传于各傣族聚居区。是傣族男子为防卫和文娱体育活动需要而逐渐形成的。拳法多用下肢力量,矮桩步法,拳架较小,有完备的套路,技法多模拟猿猴、孔雀等动物动作。演练时常以象脚鼓和铓锣伴奏,节

  • 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

    元边疆地区军政机构名。隶云南行省。辖境包括今云南西部及缅甸北部部分地区。司置大理路,统大理、柔远(今龙陵)、茫施(今潞西)、镇康、镇西、平缅、麓川、谋粘(今耿马)、孟定(今耿马西)、木邦、蒙怜、蒙莱、

  • 喜昌

    ?—1891清朝大臣。字桂亭。满洲镶白旗人。葛济勒氏。世居吉林。初从征捻军,累功至协领。河内之役,以少胜多,功尤最,晋副都统。光绪四年(1878),授西宁办事大臣。六年,调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以沙俄军

  • 古格王灭佛

    1624年葡萄牙传教士安夺德神父等进入阿里古格建立传教会,古格王受其影响,支持天主教,反对藏传佛教,遭到以王叔与王弟为首的喇嘛集团的抵制,双方矛盾加深。1626年冬至1627年春,古格王派军队到各地,

  • 鄂尔多斯右翼后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即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杭锦旗。牧地东界鄂尔多斯左翼后旗,西界右翼中旗,南界左翼中旗,北界乌喇特旗。汉朔方郡地,隋唐为丰州九原郡治所,明嘉靖中为达延汗右翼三万户之一袄儿都司(即鄂尔多

  • 速鲁

    契丹语,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其它部族下置石烈。速鲁为辽太祖※弘义宫下之一石烈。又,此词语亦作河名,《辽史·营卫志》记有“速鲁河

  • 素叶城

    见“碎叶城”(2351页)。

  • 北魏末羌汉起义

    北魏明帝时,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边疆地区不断发生起义。正光五年(524)六月,魏秦州刺史李彦因“政刑残虐”,被城人薛珍等所杀,众推羌人莫折太提为领袖。太提自称秦王,遣卜朝(胡)攻高平,杀魏镇将赫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