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马文升

马文升

1426—1510

明朝大臣。字负图、别号约斋,又号友松道人。再号三峰居士,回族。河南钧州(今禹县)人。幼聪慧好学。正统十二年(1447)中举。景泰二年(1451)中进士。授浙江道监察御史,曾先后巡抚山西、湖广。成化元年(1465)擢为南京大理寺卿。从成化四年(1468)至十一年(1475),先后任右副都御史,提督甘、凉、宁夏三边军务,参预镇压平凉、固原等地回、蒙古人民起义,抗击瓦剌,平定“岷州之变”和“哈密之变”。入为兵部右侍郎后,奉命整饬辽东军务,建言边计十五事及“御戎三策”。孝宗即位,历任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等职。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其决策。弘治十四年(1478),任吏部尚书。于屯田、马政、备边、守御等多有建策。又建言整肃军旅,辅君恤民,整顿吏治,裁汰冗官。十五年(1479),被诬,谪戍四川重庆卫,主持修建重庆十八梯清真寺(今中兴路清真寺)。正德中,又连遭太监王瑞、宦官刘瑾诬陷,被除名,家遭株连。五年(1510),含愤去世。及刘瑾伏诛后,得昭雪,追赠太傅,谥端肃。擅诗、文,著有《约斋集》(已佚)、《马端肃奏议》16卷、《三事记》(即《西征石城记》、《抚安东夷记》、《兴复哈密记》各1卷)、《马端肃公文集》1卷。有诗集,今不存。

猜你喜欢

  • 椎髻

    古越人及其后裔壮侗语族诸民族的传统发饰。亦作椎结、高髻。其式将头部周围剪短,将中央长发挽为高髻,如锤如椎,置于头顶或脑后。古时百越民族多此发式。《吴越春秋·吴太伯传》载:吴寿梦元年(前585),寿梦对

  • 和硕达

    清代蒙古血缘宗族之长。亦称伊科达、管旗达。汉译族长。总管旗内台吉、塔布囊。《理藩院则例》(六、设官)载:“凡台吉等,每旗各设族长1人,稽察本族内一切事务”。如稽查酗酒、行凶等事。例由台吉、塔布囊中选任

  • 买述丁

    元朝官员。回回人。祖籍中亚不花剌(今布哈拉)。曾祖马哈麻随蒙古军东迁,后居大都(今北京)。撒的迷失子。初充侍卫。武宗至大(1307—1311)年间,任尚服院长史,历迁利用监大使、京畿运粮提举,河间运判

  • 龙河县

    渤海王国置。为东京龙原府盐州属县之一(一说为州附郭县),县治故址有说在前苏联库拉斯基(金)诺北下岩杵河。辽灭渤海后废,其民被辽迁至今辽宁凤城、岫岩县一带。

  • 季父族帐常衮司

    见“季父房”(1454页)。

  • 窟说部

    靺鞨诸部之一,后为黑水靺鞨16部中的1部。一作屈设。《新唐书》接郡利部后称,“东北行十日得窟说部”,史界对“东北行”是指从郡利部还是黑水部理解不一,故所在今有众说,一般认为约居住在今库页岛北部地区(一

  • 端罩

    清代满汉官员礼服之一。为皇帝及文官三品、武官二品及一、二、三等侍卫所专用的一种皮服。起源较早,《满文老档·太祖朝》中已有记载。形式类似补服,无领、平袖、对襟,皮毛朝外,衣长至膝,左右各垂两条带子,下端

  • 六族共和

    民国初年达斡尔族部分上层人物提出的政治主张。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后,孙中山提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政治主张。北洋军伐在东北地区推行对少数民族实行掠夺和愚昧的民族压迫政策,致使达斡尔族知识青年,只

  • 白族创世纪

    白族创世史诗。亦名《白族开天辟地》、《白族人的来历》。世代相传,一般以“打歌”这种文艺形式来演唱。内容主要有“洪荒时代”、“天地的起源”、“人类的起源”3部分,其中也反映了白族先民征服自然的勇敢精神和

  • 安附国

    ?—680唐朝官员。原籍安息(今伊朗东北部与前苏联交界一带)。出身望族。贞观(627—649)初年,父朏汗率众5千余朝唐,被置于维州(今四川茂县),拜为刺史、定襄郡公。四年(630),随父赴长安朝见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