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赵次公注。次公,字彦材,蜀人。孝宗隆兴年间,任隆州司法。是书原59卷,成书于高宗绍兴四年(1134)至十七年之间。原刻早已泯没。今北京图书馆所藏明抄残本,仅存26卷。是书以编年为序,注释详明,广征博
【介绍】:元末明初人。名珙,字温如,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全唐诗》误收其《题龙阳县青草湖》诗1首,列于世次爵里无考作者类。
张籍、韩愈的并称。贾岛《携新文诣张籍韩愈途中成》:“袖有新成诗,欲见张韩老。”
【生卒】:?—约870【介绍】:唐代诗人。骘,一作。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家于涔阳(今湖北公安)。大和五年(831)游江东,肄业于无锡惠山寺。居三年,讽诵经史诸子之书。开成中,佐荆南节度使李石
【介绍】:德宗建中二年(781)曾与从父吉逾及王潜等在范阳题咏唱和。《全唐诗补编·补逸》存诗1首。
明谢省撰。凡二卷。是书取杜甫长篇古体诗142首为之注解,注释置于每诗之后,大抵先诠释词语典故,再逐句串解诗意,犹今之古诗散译,浅近明晓。其概括诗旨,亦言简意赅,颇得诗人意趣。此书刻于明弘治五年(149
桥名。因姓得名。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南。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之一:“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
《后汉书·廉范传》载,廉范任蜀郡太守,随俗化导,治理有方,深得民心,百姓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裤。”后因以“襦裤恩”用作称颂官吏德政惠民的典实。亦省作“襦裤”。白居易
即羡门。李益《登天坛夜见海》:“始知武皇求不死,去逐瀛洲羡门子。”
【介绍】:李白作。安禄山在天宝十四载(755)冬发动叛乱,攻占了东都洛阳,次年正月称帝,大封伪官。此诗以游仙诗的形式,描写了安禄山叛军屠杀洛阳军民的惨状及大封伪官的情景。此诗当作于至德元载洛阳陷落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