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孝经

孝经

① 一卷。清朱轼(1665-1736)撰。朱轼,详见《周易传义合订》条。该书用吴澄考定之本,而略为推衍其义。凡题姓名者,皆澄之原文。自己所加则称“轼案”。书前有自序、梁份序、殷元福序。该书不标目第,自称为“朱某学”。盖从汉儒传经不立名目之例,亦仿何休注《公羊传》称“何休学”。② 三本,管窥一卷。清吴隆元(生卒年不详)撰。吴隆元,详见《易宫》条。该书首为《孝经今古文考》,次为古文本,再次为今文本,复次为朱熹《孝经刊误》本。其大旨以古文为是,从朱氏刊误本用古文。③ 一卷。明陈继儒(详见《孝经集灵节略》)订正。本书《孝经》本文与今本无异,只是“事君”章列第十六,“感应”章列第十七,依虞淳熙所更定章次,而与今文倒置。书首有诵经威仪,教人每日清晨盥栉盛服上香,向北礼拜毕,再面北默坐,闭目存想;又教人逆想在母胎中母呼亦呼,母吸亦吸的情形,到此情志俱忘,只有绵绵一气,忽然自生欢喜。诵经威仪参合进了基督教徒的礼拜仪式与佛教修止观之法,已非儒家所固有。该书版本为陈氏所刻《宝颜堂秘籍》本。④ 不分卷。清黄奭(约1790-1860)编辑。黄奭字石原,原籍歙县,寄居甘泉(今属陕西)。一生以读书稽古为乐,专事辑佚古书,凡二百八十余种,辑有《汉学堂丛书》、《高密遗书目录》等。是书共二十七条,系集诸书引孝经纬孝经说之文而成。书名作孝经而不附以纬字,似不甚当。书中荒诞无稽之文甚少,以训释之语为多。辑本中亦有注、疏相混,引语不明之处,当做修正。该书版本为汉学堂辑本。

猜你喜欢

  • 汉碑征经补

    一卷。清王仁俊辑。王仁俊生平事迹不详。该书题为《汉碑征经补》,而不言所补何人,亦无序例。所补内容,计有补《周易》二十一条,补《尚书》七十五条,补《礼记》四条,补《周礼》一条,补《左传》十条,补《公羊传

  • 孝经孝翔学

    一卷。清叶绳翥(1892-1909)撰。叶绳翥字敬伯,湖北罗田(今罗田)人。叶绳翥幼时聪慧,早通群经,尤专孝经。是书首有绳翥父屺寿遗书叙录,书凡五种:(一)古微;(二)缮微读本;(三)约歌;(四)函体

  • 忆云词

    四卷。清项鸿祚(1798-1835)撰。项鸿祚字莲生,后更名廷纪,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一生仕途坎坷,两次应进士试不第。项鸿祚论词,认为词当意内而言外,言由意生,声由言成,

  • 国朝闺秀正始续集

    十卷。《附录》一卷。《补遗》一卷。清恽珠、程孟梅编辑。恽珠,见《正始集》条。程孟梅,生卒年不详,画家、诗人,恽珠之长媳,完颜麟庆之妻。人赞其诗笔“温厚和平”。著《红薇阁诗草》。《正始续集》为恽珠病笃,

  • 崇庆县志

    十二卷,谢汝霖等修,关芸棠纂。谢汝霖,曾知县事。关芸棠,罗元人,邑优贡。《崇庆县志》民国十五年(1926)刻本。此志条理井然,叙述简括。其纪事述清朝建立以后,上下交争之情,水深火热之状,且立言不苟,俨

  • 松桂读书堂集

    八卷。清姚培谦(约1722前后在世)撰。姚培谦,字平山,华亭(今江苏华亭)人,生卒年均不详。诸生。善交游,名满江左。雍正中,保举人才,以居丧不赴。培谦好注书,有《增辑左传杜注》、《李义山诗笺》、《文心

  • 四书抄

    十八卷。清秘丕笈撰。丕笈字仲负,故城(今河北故城县)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官至陕西提学副使。此书汇辑《四书或问》、《四书大全》、《四书蒙引》、《四书存疑》等书中的材料为一编,因为

  • 通介堂徐氏传略

    一卷。撰者不详。该书分国史列传、先世事略两部分。列传四篇,即徐湛恩、徐绩、徐锟、徐泽醇。事略五篇。据载,徐氏为明朝开国大将徐达之后,明末家于辽阳,后从清军入关,遂为正篮旗汉军人。泽醇次子徐桐官至大学士

  • 千字文萃

    一卷。清张海鹏(生卒年不详)辑。海鹏字若云,号子瑜。昭文(今江苏常熟)人。诸生,好藏书,治经之暇,以剞劂古书为己任,刊有《墨海金壶》、《学津讨源》、《借月山房汇抄》等。是编所收为吴省兰《恭庆皇上七旬万

  • 赐姓始末

    一卷。明黄宗羲(1610-1695)撰。黄宗羲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父黄尊素为东林党中重要人物,冤死狱中,黄宗羲深受家庭影响,成为东林子弟领袖、复社骨干,又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