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惠氏读说文记

惠氏读说文记

十五卷。清惠栋(1697-1758)撰。惠栋字定宇,号松厓,元和(今江苏吴县)人。清代经学家,乾嘉学派吴派的奠基人,钱大昕论其学曰:“宋元以来说经之书盈屋充栋,高者蔑古训以夸心得,下者袭人言以为己有。独惠氏世守古学,而栋所得尤精。拟诸前儒,当在何休、服虔之间,马融、赵岐辈不及也。”(《清史稿》本传)著作尚有《周易述》、《易汉学》、《古文尚书考》、《九经古义》、《左传补注》、《明堂大道录》等。此书乃是惠氏读《说文》的随手札记。惠氏尝谓《说文》一书,不但形声点画足考制字之原,其所训诂,亦足佐毛、郑诸家之所未备,又皆魏晋以前古文,一句一义在今皆为瑰宝。惠氏治经学,证之以《说文》;治《说文》,证之以群经。此书“一”字下云:“道立于一,故吾道一以贯之,即太极。在《易》惟乾之初九,即乾元也。”“旡”字下云:“通于无,无当作元。《春秋纬》云:‘元者,耑也。气泉无形以起,有形以分,窥之不见,听之不闻。’何休《公羊注》云:‘元者,气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造起天地,天地之始。’是无通于元之谊。”统观全书,诸字之证以经义者,皆与所著《周易述》、《九经古义》、《古文尚书考》、《左传补注》、《明堂大道录》诸书相参互,颇能融会贯通。惠氏除以经史辨证字的本义、别义外,对于字的正体、别体及其古音也加以说明,内容相当丰富。是书并未完成,其弟子江声作了校正参补,刊在《借月山房汇抄》内。另有《指海》本,《泽古斋重钞》本,《式古居汇钞》本,《小学类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易经贯一

    二十二卷。清金诚撰。金诚字闲存,华亭人。此书分元、亨、利、贞四部。元部记有“略言”六则,“谈余杂录”四卷,“易学问经说”、程子《易传序》、周子《太极图说》、张子《西铭》以及河洛卦象诸图与会讲之语。亨、

  • 邵村学易

    二十卷。清末民初张其淦撰。张其淦字豫泉,号邵村,广东东莞人。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作者认为《老子》中所讲的“道”即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王、武王相传之道,与《归藏》所讲首坤之义相合

  • 书目长编

    二卷。清邵瑞彭撰。邵瑞彭(约1878-1948),字次公,浙江淳化(今属浙江金华)人,目录学家。长期从政为官,因其学识渊博,通晓古今,与学界学者交往密切,著述很多。《书目长编》是他与人合作完成的重要目

  • 论语浅解

    四卷。清乔松年(1814-1875)撰。松年字健侯,号鹤侪,徐沟人。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官至东河总督。著有《藦萝亭札记》等。松年长于经世之才,故其说重经世致用。是书用浅显语句解释《论语》,故名

  • 丁戊之间行卷

    十卷。清易顺鼎(1858-1920)撰。生平详见《琴志楼词》(辞目)。此编共十卷。卷一为赋、卷二为骈文、卷三至卷七为古今体诗,卷八为词,卷九为南北曲,以上皆作于光绪三年(1877)至四年(1878),

  • 蕲水县志

    ①二十六卷,首一卷,清刘佑修,杨继经纂。刘佑,字云麓,直隶曲周(河北曲周)人,岁贡,顺治十三年任蕲水县知县,后升泰州知州。杨继经,字经易,一字传人,邑人。顺治五年(1648)举人,十二年进士,授大理寺

  • 东原录

    一卷。北宋龚鼎臣(1010-1087)撰。龚鼎臣字辅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景祐元年(1034)进士及第。历官起居舍人、谏议大夫、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京东东路安抚使、知青州,改大中大夫、提

  • 画眉笔谈

    一卷。清陈均撰。陈均,字康畴,歙县(今安徽歙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作有《画眉笔谈》。是书主要内容为记载豢养画眉之事。书中内容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其列入存目,不过只是

  • 风雨楼丛书

    残存二十二种,一百三十五卷。清邓实(详见《古学汇刊》)编。清建国之初,为巩固其统治,大兴文字狱,以致明末清初的许多学者著作遭禁毁,直至民国初年,这些著作才开始流传于世。《风雨楼丛书》所收多为晚明野史遭

  • 辽海丹忠录

    八卷四十回。题“平原孤愤生戏草,铁崖热肠人偶评”。书首序署“翠娱阁主人”,孙楷第等据此推知作者为陆云龙,今有人以为作者实是陆云龙之弟。陆云龙,字雨侯,别号翠娱阁主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