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全书
五十卷。明卓尔康撰,《四库全书》已著录,内容详参十二卷本。此本为稿本,凡五十卷,内容完备。刘思生称此为原稿,较之十二卷本更为珍贵,故录此以备参考。今存稿本。
五十卷。明卓尔康撰,《四库全书》已著录,内容详参十二卷本。此本为稿本,凡五十卷,内容完备。刘思生称此为原稿,较之十二卷本更为珍贵,故录此以备参考。今存稿本。
一卷。清程瑶田撰。程氏生平见“果蠃转语记”。是书专释虫名,包括三篇文章,详述其形状、特性,探究命名所以然之意;并折衷前人之说,辨正讹误;兼及追溯今世方俗语之所本。所释颇多目验。论者谓是书辨螟蛉、果蠃非
六卷。清张沐(详见《周易疏略》)撰。《书经疏略》一书,从《尚书正义》本将书序分冠诸篇;又据古本把书序合为一篇,列于卷首。其次第则与孔安国传及郑玄所注百篇之序俱互有异同。其经文疏语,大多沿袭蔡沈集传之说
三卷。清朱璠撰。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璠字胜之,江西南城县(今江西省东部)人。书首有璠叙录,大意是:《仪礼》文多冗复,读者概以节取。这里编取记之零星者附于经,择取纂疏确当之训诂以补充其缺脱,订正其讹误。
无卷数。据《四库全书总目》,该书为浙江巡抚采进本,不著撰者名氏,题曰“门人永丰周佐编次”。“补斋”大概是他老师的号,周佐记录老师所讲授而成该书。但“补斋”不知是何许人,周佐也不详其始末,朱彝尊《经义考
四十三卷。《诗余》四卷。《龚端毅公奏疏》八卷。附一卷。清龚鼎孳(1615-1673)撰。龚鼎孳字孝升,号芝麓,安徽合肥人。崇桢七年(1634)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李自成攻入京城,授直指使。后降清,至
一卷。原题吴唐滂(252-?)撰,清马国翰辑。唐滂,字惠润,三国时吴人,生于吴太元二年(252),撰有《唐子》十卷,约成书于吴亡入晋之后,其书早已亡佚。清马国翰从《意林》、《北堂书抄》、《艺文类聚》、
四卷。明屠隆(1542-1605)撰。屠隆字长卿,又字纬真,号赤水、鸿苞居士。鄞县(今属浙江人)。万历进士,曾官颍上知县和青浦知县,后迁礼部主事。罢官回乡后,卖文为生,以至终。屠隆学识渊博,志趣广泛,
一卷。清王国宪编撰。作者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该谱记明朝海瑞事实。海瑞字刚峰,广东琼山人,嘉靖举人,官至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卒谥忠介。谱中录文过多。现存稿本。
二卷。清王聘珍(1746-?)撰。聘珍字贞吾,号实斋,江西南城人。王氏另撰有《大戴礼解诂》一书。《周礼学》卷一首先叙述《周礼》源委,其次为《天官》“治官之属”至《春官·巾车》“孤乘夏篆”,凡有诂解的,
见《熬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