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义录
二卷。明谢杲撰。杲字青门,福建人。该书记闽中节义之士。凡明代事皆称昭代,或我兵我朝等。惟次序不明,且间有残缺。推其大旨,盖以城守之臣为上,死难之士次之,隐逸逃禅之士又次之,武臣为末。后有跋盛赞谢杲著书之志。现存有河北省图书馆旧抄本。
二卷。明谢杲撰。杲字青门,福建人。该书记闽中节义之士。凡明代事皆称昭代,或我兵我朝等。惟次序不明,且间有残缺。推其大旨,盖以城守之臣为上,死难之士次之,隐逸逃禅之士又次之,武臣为末。后有跋盛赞谢杲著书之志。现存有河北省图书馆旧抄本。
七十一种,一百四十卷,卷首一卷,附录一卷。清吴隐编。吴隐曾与吴昌硕创办西泠印社。西泠印社是中国研究篆刻的学术团体,创办于光绪三十年(1904),地址为浙江杭州孤山,因地近西泠而得名。此书所收七十一种书
十六卷。清吴熙载撰。熙载原名廷风,字熙载,以字行,号让之,仪征(今江苏仪征县)人。是书释以今地,多采齐次风、戴东原、徐呈伯、董方立、沈子敦之说,对《通览》中所载地名之异同沿革予以考证,指出其今名。熙载
一卷。《学言》三卷。明刘宗周(1578——1645)撰。刘宗周字起东,号念台,因讲学于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中进士,历任礼部主事、光禄寺丞、太仆少卿、工部
八十六卷。清孙诒让(1848-1908)撰。诒让字仲容,号籀庼,浙江瑞安人,清代著名的经子训诂学家、文字学家。周治六年(1867)举人,曾官刑部主事。孙氏穷经著书近四十年,著述很多,有《墨子间诂》、《
不分卷。清释兰岩撰。桃源山在桃源县西南30里,洞在半山腰。全志不分卷,内容为:图说、途胜、陶潜《桃花源记》、明清人游记、序、辩论、说、考、赋、书、修建、洞略、碑刻、诗。此志体例杂乱,是山志中最劣者。《
一卷。旧本题为元李衎撰。李衎生平,详见《竹谱》。李衎有《竹谱》十卷,《永乐大典》已采辑著录,故抄袭十卷之《竹谱》成一卷之《竹谱详录》,易如反掌,只是其“详”实难达到。对此,《四库全书总目》仅存其目,加
八种,三十二卷。清颜崇桀编。颜崇桀,山东曲阜人,颜回后裔,曾任兴化县知县。本书收唐颜真卿、清颜光敏、颜光猷著作,实为颜氏家族书,多为诗文集。颜真颜(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
①一卷。北齐阳休之撰,清任大椿、顾震福等辑。阳休之(509-582)字子烈,北平无终(今天津市蓟县)人。魏孝庄帝时为员外散骑侍郎,武定二年(544年)累官中书侍郎。入齐,拜散骑常侍,武平六年(575年
一卷。不著撰人。此编不著撰者,经稽考,当成于寺僧宏熹之辈。云栖开山于宋初的志逢,至明代为莲池大师的道场,世称名山胜地。清初,康熙、乾隆皇帝南巡至此。嘉庆间不慎失火,后发币兴修。咸丰间兵燹载经,寺无完址
一卷。明陶宗仪编撰。陶宗仪,字九成,号南村,黄岩(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元末举进士不第,明洪武中曾任教官。勤于记述典章制度,编有《南村缀耕录》三十卷。又节录前人的小说笔记等为《说郛》。能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