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名。代号RN4。出《灵枢·寒热病》。别名三结交、下纪、次门、丹田、大中极。属任脉。足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的前皮支的内侧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
【介绍】:见严长明条。
病名。一作瘖俳。出《素问·脉解》。又作喑痱或阴俳。多由肾精亏损,以致肾气厥逆而成。《奇效良方》:“瘖痱之状,舌瘖不能语,足废不为用。”治宜滋肾阴,参见以补肾阳。
正骨手法。《世医得效方》卷十八:“凡剉脊骨不可用手整顿,须用软绳从脚吊起,坠下身直,其骨便自归窠。”即今之绳索悬吊法。适用于脊椎压缩性骨折及脊椎错位的复位。
【介绍】:明代医生。江西波阳县人。博览群书,精于脉理,善于记忆选方,治病效果较好。
病证名。是指经行涩滞不爽。《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五十一:“治妇人月经滞涩,调顺荣气,姜黄散方(姜黄半两,丁香半两,当归炒一两,芍药一分,右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日二)。”参见经行后期、月
治疗肺气上逆的方法。①肺气以下行为顺,上逆则为喘为咳,故凡喘咳病症,均应降肺利气,使肺气能清肃下降,用药如旋复花、前胡、苏子、枇杷叶、白前等。②邪热迫肺,引致肺失清肃而上逆,则出现咳嗽气急、咯黄痰,口
病证名。出明·秦景明《幼科金针》。又名龟胸。即胸廓畸形突出,状如鸡胸或胸如龟背。多由于先后天均不足,脾肾亏损,骨质柔弱所致。其症多伴有体瘦神疲,息短无力,可见于成骨发育不全及佝偻病。治以培补脾肾为主,
【生卒】:1653~1705【介绍】:五世达赖的摄政王。精通天文、历算、医学。创办“药王山医学刊众寺”,培养了大批藏医学家。著述甚广,《藏医学史》及《蓝琉璃》是其主要代表作。并亲自校阅《扎汤版四部医典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形长而白色,有寒热,证治同疔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