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经

十二经脉之一。代号SJ。《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循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上直,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本经无名指尺侧端(关冲)起始,上出于四、五两指之间,沿手背行至腕部(阳池),向上行经尺、桡两骨之间,通过肘尖部,沿着上臂后边,到肩部,在大椎穴处与督脉相会,从足少阳胆经后面,前行进入缺盆(锁骨上窝),分布在膻中(两乳之间),脉气散布联络心包,向下贯穿膈肌,统属于上、中、下三焦。它的分支,从膻中部位分出,向上浅出于锁骨上窝,经颈至耳后,上行出耳上角,然后屈曲向下到达面颊,直至眼眶下部。它的另一条支脉,从耳后(翳风)进入耳中。出行至耳前,经过客主人前边,在面颊部与前条支脉相交,到达外眼角(丝竹空瞳子髎)。脉气由此与足少阳胆经相接。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耳聋耳鸣咽喉肿痛,外眼角痛,汗出,颊痛,耳后、肩、臑、肘、臂部本经脉过处疼痛等(图33)。

图33

猜你喜欢

  • 横户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阴交。见该条。

  • 吴仪洛

    【生卒】:十八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遵程。浙江海盐人。年轻时攻考科举,并读家藏医书,后行医,在当时以医术著名。所著《本草从新》(1757年)是对汪昂《本草备要》的增补;《伤寒分经》是对喻嘉言《尚论

  • 外因

    病因分类之一。一般指外感六淫之邪。参三因条。

  • 六甲

    出《隋书·经籍志》。指怀孕。

  • 肉枯

    证名。出《灵枢·刺节真邪》。指肌肉干枯萎缩。多由外邪乘虚内侵,气血衰少,肌肉失于濡养所致。本证可见于虚劳、偏枯、痿、痹等。参见各条。

  • 培土生金

    也称补脾益肺。土指脾,金指肺。借五行相生的理论用补脾益气的方药补益肺气的方法。临床多用于咳嗽日久,痰多清稀,兼见食欲减退、大便溏、四肢无力,舌淡脉弱等肺虚脾弱的证候。

  • 调和法

    即《针灸大成》所称的平补平泻。见该条。

  • 任脉络

    十五络脉之一。原称任脉之别。《灵枢·经脉》:“任脉之别,名曰尾翳(鸠尾穴),下鸠尾,散于腹。”本络脉发生病变,实则腹部皮肤痛;虚则腹部皮肤搔痒。

  • 久逆

    指脏腑经络之气长期郁滞,不能通畅下行的病机。《素问·通评虚实论》:“黄疸、暴痛、癫疾、厥狂,久逆之所生也。”

  • 杨谈

    【生卒】:1461~1556【介绍】:明代女医家。字允贤。江苏无锡人。生平事迹未详。著有《女医杂言》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