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沿经络路线出现的一种感觉传导现象。参见经络感传条。
【介绍】:清代医生。字山寿。笠泽(今江苏吴江)人。辑《急救应验良方》(1872年刻行)、《急救痧证全集》(1883年刻行)等书,主张用针灸法治疗痧证及急证。
见《宁夏中草药手册》。为补血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滇南本草》整理本。为臭灵丹之别名,详该条。
呕吐之古称。《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洞者,食不化,下嗌还出。”《类经·脉色类》:“肾亏则命门气衰,下焦不化,下不化则复而上出,故病为洞而食入还出也。”详呕吐条。
病名。见《外科真诠》卷上。即白秃疮。见该条。
周代医疗工作者的一种职称。参见医师条。
同肾志恐。详该条。
见《本经逢原》。为茵陈蒿之处方名,详该条。
①分布于胞宫上的脉络。《素问·奇病论》:“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②胞,作包。指心包络。《素问·痿论》:“悲哀太甚则胞络绝。”《医门棒喝》卷一:“胞络居于膻中,……盖心脏如人,包络如人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