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疡科准绳》卷三。为颈项部瘰疬重迭相生,堆垒簇聚,症状严重者。服小犀角丸或粉金散治之。
病名。又名肛瘘、漏疮。多因肛门周围痈疽溃破久不愈而成;或由肛管直肠内壁的感染发展而来。症见肛周有疮口并与管道相通,常流脓水,疼痛或瘙痒,缠绵不愈。若患处肿硬痛,疮口凸起,脓液稠厚,病体尚壮者,属实症;
指略高出体表的小骨节,如指掌关节。《灵枢·邪客》:“人有小节。”
经穴名。代号LI19。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长频、长髎、长。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鼻翼外缘直下,与水沟穴平齐处。布有面神经与眶下神经的吻合支;并有面动、静脉的上唇支通过。主治鼻塞,鼻衄,鼻息肉,口等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小红参之别名,详该条。
上列齿的牙床。详牙床条。
上古时代兽医。相传生活于黄帝时代,善治马病,是古书中记载最早的兽医。
同肾志恐。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即红丝疔,见该条。
出清·汪连仕《采药书》。为金边兔耳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