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消中保中丸

消中保中丸

寿世保元》卷三方。陈皮半夏香附(醋炒)、炒莱菔子、炒神曲、炒白芥子黄连(姜汁炒)、桃仁栀子仁(姜汁炒)、当归(酒炒)各一两,茯苓、炒白术各二两,青皮四钱,木香三钱,槟榔七钱,莪术(醋炒)、三棱(醋炒)、川芎各八钱,炒砂仁四两,炒麦芽六钱,红花干漆(炒黄)、阿魏(醋浸)各五钱。为细末,姜汁酒打稀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食后服。治五积六聚痰积血积食积气积,一切积块或中或左或右,或上或下,久不愈者。若体虚,加人参一两。

猜你喜欢

  • 鳅鱼

    出《本草拾遗》。即泥鳅,详该条。

  • 黄芪当归散

    《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八方。黄芪十两,当归八两。为末,每服三钱匕,温酒调下。治石痈久不瘥。

  • 真诰

    道教论著,南朝梁·陶弘景编录。全书分为运象、甄命授、协昌期、稽神枢、阐幽微、握其辅、翼真检等七篇论述,计20卷。所言皆仙传授受真诀事项,兼及药物、导引、按摩与其他道教修养之术。气功养生的内容相杂其间,

  • 阳中伏阴

    脉阴阳相乘相伏之象。如寸部虽见浮滑而长的阳脉,但有时夹有沉涩而短的阴脉,故称。《难经·二十难》:“脉虽时沉涩而短,此谓阳中伏阴也。”

  • 喉症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泛指一切咽喉病的总称。参阅有关各条。

  • 躯干

    人体除头颈与四肢以外的躯体部分。

  • 三阳病

    病名。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的总称。《医述·阳经分经腑》:“三阳病在经者,可汗而已。”“三阳病入腑者,可下而已。”参见六经病条。

  • 胎病惊热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五十九。指婴儿惊热内蓄,精神不爽,面色虚白,初则温温有热,其后颊赤多惊,物动则恐,声响即悸的证候。

  • 宜母果

    见《岭南杂记》。为柠檬之别名,详该条。

  • 腧穴压痛点

    内脏或某一组织器官有病,可于相应的体表输穴上产生压痛或感觉异常,按诊或针灸这些压痛点,可以诊断和治疗有关脏器的疾病,如肝、胆痛压肝俞、胆俞,牙痛压颊车等。此即《灵枢·经筋》所谓“以痛为输”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