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部位名称。“颔、颐,颌也。南楚谓之颔;秦晋谓之颌。颐,其语通也”(《方言》)。泛指下颌骨,俗称下巴。又“颔者,口含物之车也。”(《释名》)。故后世把下颌近颊车部称作颐。如发颐即是。
见《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即夜光丸第二方,见夜光丸条。
病名。见《疡科心得集》卷中。即鹤膝风。详该条。
肐同胳。详胳膊条。
证名。即四肢肿。《医林绳墨》卷五:“肢肿者,四肢作肿也。盖四肢者,脾之脉络也。脾有所郁,则气血不调,以见四肢作肿,大率滞于血者,则痛肿难移,滞于气者,则俛仰不便,行血宜芎归汤加丹皮、白芷、秦艽、续断;
见《重庆草药》。为松塔之别名,详该条。
即炮制。宋·庞安时《伤寒总病论》有《修治药法》。详炮制条。
即转筋。详该条。
【介绍】:见朱权条。
见幼科证治准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