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胸胁满

胸胁满

证名。出《素问·刺热论》。指胸胁胀满不舒。多由邪阻气郁所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又“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伤寒阳明病亦可见本症。“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胸胁痛可由热入血室引起。《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参见胸胁苦满等条。

猜你喜欢

  • 秘传证治要诀

    见证治要诀条。

  • 番椒

    见《群芳谱》。即辣椒,详该条。

  • 环跳针

    出《医宗金鉴》。即长针,见该条。

  • 褚澄

    【生卒】:?~483【介绍】:南北朝南齐医家。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字彦道。尚宋文帝女庐江公主,拜驸马都尉。建元年间(479~480)为吴郡太守。博好医方,精岐黄术,无问贵贱皆先审其苦乐、荣悴、乡壤、

  • 虚火

    ①真阴亏损引起的发热。如两颧潮红、低热、五心烦热或骨蒸劳热、心烦失眠、盗汗、尿短赤、口燥咽干、舌红苔少或光红无苔、脉细数无力,多见于热病伤阴的后期,或阴虚劳损等。②阴盛格阳引起的假热症状。参见阴盛格阳

  • 手屈发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腕痈。见该条。

  • 李璆(qiú 球)

    【介绍】:南宋医生。生平不详。著《瘴论》2卷。

  • 膏之原

    十二原(穴)之一。即鸠尾。《灵枢·九针十二原》:“膏之原,出于鸠尾。”参见十二原穴条。

  • 时行伏阴刍言

    书名。1卷。清·田宗汉原著,李贡三重订。本书摘取田氏《医寄伏阴论》中部分内容,并附重订者有关验案数则。现有《三三医书》本。

  • 痿躄

    病名。指痿病四肢痿弱,足不能行之症。又为五脏痿病之总称。《素问·痿论》:“五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顾氏医镜》:“言五脏之痿,皆因于肺气之热,致五脏之阴俱不足而为痿躄。五痿虽异,总曰痿躄。”详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