腥臊气
即腥臭气。详该条。
即腥臭气。详该条。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四。即鹤膝风。详该条。
【介绍】:见徐謇条。
证名。亦称猝瘖。出《素问·气交变大论》。指突然失音或语音嘶哑。多因突然冒寒,或寒包热邪,或肺伤津枯所致。《张氏医通·瘖》:“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须以暴病得之,为邪郁气逆;久病得之,为津枯血槁。盖暴瘖总
运气术语。又名五运三纪。五运之气的太过、不及、平气等三种变化的合称。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四方藤之别名,详该条。
指足下面,又称脚底板。陈实功《外科正宗》:“又或足底弯曲之处,痒湿皆然。”
即膈。《伤科补要》:“膈者,胸下腹上之界内之膜也,俗名罗膈。”
本草著作。6卷。魏·吴普约撰于公元三世纪初期。载药441种。讨论药性寒温五味良毒,最为详悉。兼述产地生境、药物形态及采造时月。各药大致以药名、别名、性味类集、产地生境、药物形态、采时、加工、功效主治、
“阴阳二十五人”之一类型,出《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其外貌特征为“苍色,小头,长面,大肩背,直身,小手足。”性格特征为“有才,好劳心,少力,多忧劳于事。”体质和发病特点为“能(耐)春夏不能(耐)秋冬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桔梗,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