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伤寒发微论条。
见圣济经条。
全舌呈浑紫色。此舌可见于酒后伤寒,或伤寒用葱酒发汗致酒毒入心,或见于肠原性青紫症。前者宜清热透邪,兼解酒毒;后者宜温中理气,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见《伤寒舌鉴》)。
亦称达邪透表。即透达表邪的治法。外感表证,须透邪外出,故称。
见《医学入门》卷六。即摩腰膏,见该条。
经脉名,即足少阳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少阳脉,系于外踝之前廉,上出鱼股之外,出□上,出目前。是动则病;心与胁痛,不可以反稷(侧),甚则无膏,足外反,此为阳厥。是少阳脉主治其所产病:□□□头颈痛,胁痛
气血虚的络脉。《素问·调经论》:“不足则视其虚经。”
出《素问·皮部论》。少阴经之阴络。名枢儒,详该条。
见《日用本草》。为蒲蒻之别名,详该条。
出《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病程中原见微细欲绝之脉,突然跳动显露。多属病情危笃,阴阳离决之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