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瘀热

猜你喜欢

  • 开达膜原

    和法之一。用消除秽浊药,攻逐伏于膜原间的病邪。温疫或疟疾初起,邪伏膜原,憎寒壮热,或一日一次,或一日三次,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舌苔白或垢腻,脉弦数。用达原饮。透邪破结,溃散伏于膜原之疫邪。

  • 脾蒸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 小三关

    推拿穴位名。即指三关,详该条。

  • 球后

    经外奇穴名。位于眶下缘的外1/4与内3/4交点处。布有面神经分支及颧面神经分支,眶下神经和眶下动、静脉。主治视神经萎缩,视神经炎,近视,青光眼,玻璃体混浊,内斜视等。直刺,嘱病人眼向上看,固定眼球,朝

  • 催生兔脑丸

    即催生丹,见该条。

  • 浚川散

    即大圣浚川散,见该条。

  • 金寒水冷

    指肺肾虚寒。肺属金,肾属水。生理上互相资生,病理上互相影响。两脏虚寒,临床表现为咳嗽,吐痰稀白,喘促,畏寒肢冷,腰膝冷,浮肿。

  • 太阳中风

    病名。太阳经病之一,亦称太阳表虚证。中风是外感风邪之意,与猝然倒地、口眼斜的中风不同。太阳中风的特征是发热恶风,汗出脉缓。《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 肺虚

    出《素问·脏气法时论》。①泛指肺之气血、阴阳不足的各种病证。多由寒温不适,病久体弱,久咳伤肺所致。症见咳嗽,气短,痰多清稀,怠倦懒言,声音低弱,怕冷,自汗;或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午后颧红,口干

  • 幼幼心裁

    儿科著作。2卷。明·乔埰撰。刊于1638年。书中首论儿科疾病及诊治大法,其次对婴幼儿的多种常见疾病的辨证论治,分别作了简要的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