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砗磲

砗磲

《中药大辞典》:砗磲

药材名称砗磲

拼音Chē Qú

别名车渠(《海药本草》)

出处海药本草

来源为砗磲科动物鳞砗磲或其同属动物的贝壳

原形态贝壳巨大,重而坚厚。卵圆形,壳顶位于贝壳中央,壳顶前方有一长卵形的足丝孔。腹缘弯曲呈波状。外韧带极长,黄褐色,约等于贝壳后半部的3/4。贝壳表面黄白色,竺长轮脉细密,具有4~6条强大的放射肋;肋上有宽而翘起的大鳞片。内面白色,具光泽。铰合部长,右壳有1主齿和2个并列的后侧齿;左壳主齿和后侧齿各1个。后闭壳肌痕卵圆形,位于贝壳中部。外套痕明显。

生境分部生活在潮间带珊瑚礁间。分布我国南海诸岛。

性味①《海药本草》:"大寒,无毒。"

②《纲目》:"甘咸,大寒,无毒。"

功能主治海药本草》:"主安神,解诸毒药及虫螫。以玳瑁一片,车渠等同,以人乳磨服。"

备注同属动物库氏砗磲贝壳巨大,表面白色,具有5条大的覆瓦状放射肋;生长轮纹明显,形成弯曲重迭的皱褶。两壳均有主齿和后侧齿各1个。分布广东西沙群岛。亦同等入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砗磲

药材名称砗磲

拼音Chē Qú

英文名giant clam, tridacna

别名车渠、海扇、蚵筋

出处出自《海药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砗磲科动物鳞砗磲、长砗磲等同属动物的贝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Tridacna squamosa Lamarck2.Tridacna elongata Lanmarck[Trdacna (Chamestrachea)maxima(Roding)]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捕捉,捕得后,取壳,晒干。

原形态1.鳞砗磲,贝壳卵圆形,厚重坚实,壳长约200mm,壳高约130mm,壳宽约 136mm。两壳大小相等,两侧亦近等。壳顶位于背缘中央,壳顶前方有一长卵形的足丝孔,孔边缘具有肋状突起若干条,近壳顶的大而突出,排列紧密,向前端渐稀不清。壳背缘稍平。外韧带黄褐色,长约为具壳后半部的3/4。壳表黄白色,生长线细密,具有4-6条强大的放射肋,肋上有宽而翘起的大鳞片,肋间沟内又有宽的放射肋纹数条。肋与沟使腹缘弯曲呈波状。于壳顶附近常因磨损而使鳞片脱落。壳内面白色,具有光泽,铰合部长,左壳有主齿及后侧齿各1枚右壳有主齿1枚及并列的后侧齿2枚。后闭壳肌痕卵圆形,位于壳中部。外套痕明显,生活时外套膜缘红褐色。

2.长砗磲,贝壳长卵圆形,壳极坚厚,一般壳长约170mm,壳高约90mm,宽与高近等。两壳大小相似。前端突出,延长;后端短。壳顶前方中凹,为长卵圆形的足丝孔,孔周缘有排列稀疏的齿状突起,壳背缘斜。韧带黄褐色,长几达腹缘。壳表黄白色,具有自顶部直达腹缘而向前方斜走的强大鳞状放射肋5-7条,肋宽显着大于肋沟。近壳顶部放射肋的鳞片低伏,多呈覆瓦状排列;近腹缘的鳞片较突起,腹缘呈弓形弯曲。壳内面白色,边缘淡黄色,具光泽,并有与壳表放射肋丰应的凹沟。铰合部长达末端左壳有主齿及后侧齿各1枚;右壳有主齿1枚及并列的后侧齿2枚。后收足肌痕与闭壳肌痕近相等。外套痕明显。生活时外套膜边缘为蓝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活于潮间带珊瑚礁间。

2.生活于浅海珊瑚礁间,在潮间带低潮线附近积水处亦可见到。

资源分布:1.我国分布于南海,如海南、西沙群岛等沿海。

2.分布同上种。

化学成分长砗磲含蛋白质,凝集素(agglutinin );肾含含砷核甙:5-脱氨-5-二甲基肿基腺嘌噙核苷(5-deoxy-5-dimethylarsinyladenosine),(2S)-3-[5-脱氧-5-(二甲基胂氧基)-Βd呋喃核糖氧基]-2-羟基丙基硫酸氢酯

性味味甘;咸;性寒

归经肾经

功能主治安神;解毒。主心神不安,失眠多梦;蜂虫螫伤

用法用量内服:磨粉,5-15g。

各家论述海药本草》:主安神,解诸毒药及虫螫,以玳瑁一片,车渠等同,以人乳磨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长松

    药材名称长松拼音Chánɡ Sōnɡ别名爬地松来源药材基源:为松科植物偃松的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nus pumila (Pall.)Regel[Pinus cembra L.var. pum

  • 葛蔓

    《中药大辞典》:葛蔓药材名称葛蔓拼音Gě Màn别名葛藤蔓(《卫生易简方》)。出处《唐本草》来源为豆科植物葛的藤茎。原形态形态详"葛根"条。功能主治治痈肿,喉痹。①《唐本

  • 蓍实

    《中药大辞典》:蓍实药材名称蓍实拼音Shī Shí出处《本经》来源为菊科植物蓍的果实。9~10月,果熟时采收,晒干。性味①《本经》:"苦,平。"②《别录》:"酸

  • 林檎

    《中药大辞典》:林檎药材名称林檎拼音Lín Qín别名来禽(《王右军帖》),文林果、朱柰、五色林檎、联珠果(《治闻记》),花红果(《滇南本草》),花红、沙果(《品汇精要》),林禽(

  • 鸭儿芹果

    《中药大辞典》:鸭儿芹果药材名称鸭儿芹果拼音Yā ér Qín Guǒ出处《广西中草药》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鸭儿芹的果实。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鸭儿芹"条。性味辛,温。

  • 春砂花

    药材名称春砂花拼音Chūn Shā Huā别名砂仁花(《中国医学大辞典》)出处《饮片新参》来源为姜科植物阳春砂的花朵及花序梗。性状干燥的花朵及花序梗,全体呈淡紫色,花朵细软而小;花序梗长20~30厘米

  • 土藁本

    药材名称土藁本拼音Tǔ Gǎo Běn别名芹菜三七、香藁本、石防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白苞芹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othosmyrnium japonicum Miq.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

  • 黄背草根

    药材名称黄背草根拼音Huánɡ Bèi Cǎo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黄背草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emedatriandra Forsk.var.Japonica(Willd.)Ma

  • 青礞石

    《中国药典》:青礞石药材名称青礞石拼音Qīnɡ Ménɡ Shí英文名LAPIS CHLORITI别名礞石来源本品为变质岩类黑云母片岩或绿泥石化云母碳酸盐片岩。采挖后,除去泥沙和杂

  • 水鬼蕉叶

    药材名称水鬼蕉叶拼音Shuǐ Guǐ Jiāo Yè别名引水蕉、郁蕉出处《福建中草药》来源为石蒜科植物水鬼蕉的叶。全年可采。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有鳞茎。叶数枚,集生基部,抱茎;剑形,长45~7